我国载人航天空间应用取得一批代表性应用成果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李宣良、白瑞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赵光恒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非常注重应用,一直把空间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从神一到神七,开展了一系列的空间实验和应用,完成了30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通过载人航天工程,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实现了较大跨越。国内原来空间科学实验机会少,载人航天工程在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等领域都安排了科学实验项目,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可以说,起到了全面带动作用,整个研究水平有了大的跨越。
——发展了一批先进的遥感仪器,进行了体制验证和试应用,掌握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填补了某些技术领域的空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空间遥感技术的进步。不少遥感设备已转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应用中,神舟三号装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技术,已经转移转化到我国气象卫星上;神舟四号装载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的技术,已经转移转化到海洋卫星上。
——在空间科学与应用的基础建设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成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和有效载荷应用中心,为今后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我国已全面规划大规模空间应用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李宣良 王经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从2006年开始已经全面策划、研究利用载人空间站进行大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
赵光恒说,我国已在空间应用的多个领域,进行了顶层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空间科学领域、地球科学与应用领域、应用新技术领域。
在空间科学领域方面,包括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环境与空间物理等7个领域。
在地球科学与应用领域,规划了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相关的科学问题研究、与国家急需的自然灾害环境资源问题的研究、先进遥感技术的研究。
赵光恒说,由于涉及范围宽广,空间应用系统邀请国内上千名各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规划设计了各领域发展方向,并形成了相关领域方向的《任务指南》,在2011年7至9月间进行了项目的征集,目前已对项目进行了初步审查和评估,后续将安排对申报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和正式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