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1月8日电(记者 许祖华、刘奕湛)记者7日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陕西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通过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搭起了职教富民的大舞台。
据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根本的富民工程、发展工程来抓,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农业类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三大工程”,推动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首先,从2007年起,陕西开始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面向城乡所有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全口径、广覆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陕西省政府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和学生学费、生活费补贴。
近5年来,陕西省财政共投入项目资金10亿元,其中仅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就投入专项资金3.2亿元,推出了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农村生产实际的新专业,有效增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同时,陕西依托涉农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实施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了一大批“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农民。5年来,全省共培养中等职业学历毕业生143.5万,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70万,实现了新增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的目标。
从2003年开始,陕西省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一网两工程”,即: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按照“培训一人、输出一个、脱贫一户”的要求,针对在乡农民开展培训,每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各100万人次。42个主要实施县(区)引进各类致富项目364个。咸阳市武功县职教中心瞄准传统的乡土工艺,开展土织布、刺绣专业培训,形成了700多农户加入的民间手工工艺产业圈,人均年增收1610元。
实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创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去年7月,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省内有关农林类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组织,组建了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心,在全省每个市确定了2个试点县,建设“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开展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生产示范、信息服务和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