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大力扶持京剧文化艺术 京剧院团焕发生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8日 17时3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周玮)“京剧是国粹,是最具中国气派、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正在武汉参与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很多观众,都发出这样的由衷感叹。这次京剧节会聚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中的大多数院团,以及一大批京剧艺术大师和当今京剧界老、中、青三代名角,集中展示京剧艺术一脉相承、国韵芳华的风采。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连同去年底至今年初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可谓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京剧艺术、京剧院团焕发勃勃生机的生动例证。

    文化部艺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文化部对全国27个省区市的37个京剧院团进行了全面评估,确定了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等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重庆市京剧团、甘肃省京剧团等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拟定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并积极与财政部沟通,设立了“专项资金”,以5年为周期对京剧院团实行保护和扶持。第一期“规划”实施的5年,11家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在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京剧进校园四个方面得到了全面扶持,充分调动了广大 京剧工作者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至第一期“规划”结束,11个重点京剧院团共创作新剧目76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266台,其中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创作了《成败萧何》《郑和下西洋》《下鲁城》《白洁圣妃》《护国将军》《飘逸的红纱巾》《铁道游击队》等15台京剧新剧目。文化部举办了2期京剧表演培训班,1期京剧导演培训班和周信芳艺术流派研习班,共有来自全国28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京剧院团的100多位演员和导演参加,支持全国重点京剧院团实施了多样的京剧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培训班近300期,建立起一支老、中、青各放异彩、薪火相传的艺术人才梯队。5年11个重点京剧院团共演出13930余场,其中进校园为150万师生演出1000余场,培养了一批青年京剧观众;赴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9场,扩大了京剧艺术的国际影响……

    正如这组数字所显示的,随着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京剧院团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传统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成绩,表演人才培养的成果开始显露,演出场次和收入有所提高。目前,11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都拥有了自己的专门剧场。大多数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和部分省级重点京剧院团获得了全额拨款,一些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拨款比例达到75%至80%,其余均达60%以上。根据剧目创作的实际情况,都有一定的创作经费投入。全国重点京剧院团年度演出收入大多达到百万元以上,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年演出场次和收入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从2011年,“规划”进入第二期,国家将再每年投入1千万元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予以扶持。文化部艺术司这位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将从五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京剧艺术的保护和扶持:

    ——加大对京剧剧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优秀新创剧目,并整理复排一批传统经典剧目,做到新编历史剧、现代戏、整理改编传统戏“三并举”。

    ——加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总结京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历史内涵、艺术精粹、文化价值、表演体系等,加强对京剧艺术传统剧目和资料的抢救工作,全面地把京剧艺术继承、保护下来。

    ——培养京剧艺术人才,加大对传统京剧艺术精粹的抢救力度。逐步建立起京剧院团培养各类人才的有效机制,建立言传身教的“师带徒、传帮带”模式,将京剧流派更好地传承、发扬,并在创作演出中锻炼培养各类优秀青年人才。

    ——探索有利于京剧艺术走向市场的各种演出模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山东等地建立京剧演出季制度,由当代著名京剧演员交流挂牌演出优秀剧目。

    ——进一步推动京剧艺术“走出去”。通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以及艺术院团的积极性,建立起政府交流、商业演出、政府交流与商演结合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对外交流体系,积极做好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鼓励京剧院团“走出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把国粹介绍给全世界。

 
 
 相关链接
·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
· 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扶持规划实施五年成效显著
· 教育部将在京剧教学推广中增加传统戏曲目数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