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制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0日 21时2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1月10日电(记者 王骏勇)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江苏首次制订了包含4大类30项指标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

    早在2003年,江苏按照“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要求,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省级小康指标体系,起到激励、引导和监测作用。经过8年努力,全省总体上已于2010年底达到省定小康指标。

    据江苏省统计局局长朱晓明介绍,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课题组,进行联合研究,最后从国内外诸多现代化研究成果中搜集整理、遴选制订出了30项指标。它充分考虑了与小康指标体系相衔接,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充分体现江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据悉,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组成。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人民生活7项、社会发展8项、生态环境6项。评价指标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测算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在30项指标中,“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等6项是江苏首次提出。

    除了固定的监测数据之外,江苏还另设了一项评判指标,以反映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在实际操作中,统计部门或委托权威调查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问卷、电话访问等抽样调查方式,了解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度。

    朱晓明说,这套指标体系突出了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农业和农村,民生幸福,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等“五个注重”,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指标体系采用设置权重的办法,对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分。但考虑到地区之间资源禀赋、主体功能、产业分工存在差异,以及对区域的分类指导,因此不是每一项指标都要达到目标值。按照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综合得分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80%以上、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70%以上,即为达标。

    鉴于现代化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这一指标体系的监测范围为省和省辖市两级,对县(市)现代化进程的监测还将以此为基础,增加目标值的弹性,对部分指标及目标值进行适当调整。

 
 
 相关链接
· 江苏文化建设有新举措 “三创三先”开启新征程
· 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于8日正式投产
· 电监会主席吴新雄在江苏调研强调强化责任意识
· 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调研东线江苏境内工程建设
·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加快建设“水环境监控系统”
· 精神的力量——探寻江苏“两个率先”的价值追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