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项目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21日在教育部通气会上获悉,教育部将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项目,在各类项目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对高水平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鼓励教师潜心基础研究,推出对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说,启动实施新一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其内容之一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并且推出了一批代表各学科最高水平的论著,整理了一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翻译了许多国外学术精品。“十一五”期间高校共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约12.9万部,发表论文约151万篇,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和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共有1074项优秀成果获奖。《中华文明史》、《中国道教思想史》、《全唐诗补编》等获奖著作以及一大批优秀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进步,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张东刚表示,目前,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共有28个一级学科(不包括军事学门类)、400多个二级学科,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目前,全国高校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硕士点15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硕士点453个,组建成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学科研机构,增强了学科凝聚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