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各地尽其所能保障人们衣食住行“暖”过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8日 18时3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8日电(记者 贾立君)立冬之后,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气温一直持续下降。加之许多地方近日连续迎来风雪天气,给市民取暖、出行及市场供应带来不小的挑战。内蒙古各地各部门尽其所能,千方百计保障人们衣食住行“暖”过冬。

    “今年室温可够劲儿”

    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宾南路的孔先生告诉记者,昨天早晨,他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家里温度23摄氏度。“往年这个时候,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冷得要命。”他说:“今年室温可够劲儿,住着非常舒服。”

    像孔先生一样,呼和浩特市许多市民有同感。原来,今年呼和浩特对众多老旧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同时,将居民区供暖作为重要民生问题加强管理,让人们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季。

    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霞介绍,为提高全市供热整体水平,今年以来,市里投资4亿元,拆并或接管分散锅炉房77座,整合供热面积440万平方米;同时,为彻底解决往年居民投诉较多、部分供热区域供热质量较差状况,今年,市里对18座10万平方米以上锅炉房的二次供热管网进行改造,现已更新管网70公里。目前,全市7555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实现全部供热,居民室内温度平均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

    “再不用裹着被子看电视了。”包头市果园社区的高大爷说,往年冬季他所居住的一楼温度上不来,在家还得穿棉衣棉裤,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得裹上棉被。“今年在家里穿毛背心就行,我估计室温有20多摄氏度。”

    果园社区是企业破产后遗留下来的老社区,一直是小锅炉供暖。近年,随着煤价上涨,供暖效果越来越差,不少有条件的人家都搬离这里。锅炉房收不上费,加之管网老化,供暖成为恶性循环的难解之题。今年,随着供暖期临近,社区新成立的供暖委员会决定,投资40多万元,更换二次管网,购买新锅炉,彻底解决供暖难题。

    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随着人口增长、城市的扩张,热源不足成为供热的“瓶颈”。为此,市里在加紧扩建热源项目的同时,多方引进燃气壁挂炉、低温辐射电热膜、地源热泵、太阳能采暖棚等新型采暖设备,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好今冬供热工作。供暖开始后,为方便用户及时反映供热问题,市供暖经营管理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出现问题随时处理。

    地处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及东部的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也及早动手,对涉及居民区供暖问题进行安排,并建立了冬季供热监管制度,保证市民不受冻。

    “直销菜能省不少钱”

    “这些菜以前到超市买得20多块钱,在这里还不到10块钱!”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海勃湾区蔬菜直销店门口,附近居民吴兴中老人提着一大篮子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高兴地说:“政府的这个办法真不错,直销菜能省不少钱。”

    为解决居民吃菜贵问题,乌海市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社联手,尝试建立蔬菜直销店,主要经营新鲜蔬菜、瓜果、蛋禽、肉类等生活副食品。直销店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后,蔬菜销售总成本比集贸市场降低20%至30%。海勃湾区商务局副局长杨少青说:“我们的目标是,每500至1000户居民就有一家蔬菜直销店,让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更安全,更实惠。”今年底,乌海市拟建成50家便民蔬菜直销店;到“十二五”末,全市将建成100家便民蔬菜直销店。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大城市的许多巷道,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早市”的菜市场。这里的菜价比超市和其他菜市场便宜一半左右。

    “早市的菜就是实惠。”在呼和浩特新城区星火巷,刚刚买了两棵大白菜的张洁说,“三毛五一斤,比超市便宜一半还多。”

    记者看到,数百米长的星火巷道路两边排满拉菜的农用车,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许多年轻顾客。卖菜的小伙子王强说,他是城郊菜农,近日他每天清晨装一车自家种的蔬菜到这里,9点钟清场时能卖出半车多。“来这里卖菜的大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家的菜,不经菜贩子的手,价格便宜。”

    为平抑菜价、解决市民买低价菜和菜农卖菜难问题,呼和浩特今年确定新建和改造40个标准化菜市场。在标准化菜市场,既可以解决早市影响街道环境卫生的问题,又可以为人们提供价格合理的新鲜蔬菜,特别是还能给周边菜农创造一个直接卖菜的场所。据了解,目前,呼和浩特已建设和改造了14个标准化菜市场。

    “大动脉”不再“大堵车”

    这段时期,内蒙古许多人感到,东西横穿自治区境内的京藏高速公路的大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人们出行方便了不少。

    为保证市民出行和市场供应,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治理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不久前,内蒙古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对连接区内外交通运输“大动脉”的京藏高速公路严厉整治,保证外调新鲜蔬菜、鱼类、肉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畅通运输。

    近年来,因全国20多个省市的拉煤车纷纷涌向煤炭资源富集的内蒙古,使得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超负荷运转。目前,每天的车流近10万辆、超过道路设计车流量的2倍还多。这使得内蒙古“大动脉”经常出现大拥堵。

    此次整治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饮酒和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等违章行为。为保证人们出行和生活日用品的供应,交管部门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严禁拉煤大货车占用超车道和应急车道,以保障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与此同时,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积极部署恶劣天气下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今冬京藏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日前,该公司提前部署了除雪保通工作,一方面抓好除雪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材料准备工作,确保随时启用;另一方面继续严格落实总公司、分公司、养护所三级除雪责任制。遇降雪时,保证抢险队及所有机械、物资、人员按时到位。 为确保今冬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的通行能力,当地路政部门全面实施交通保障预案,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逻制度,随时掌握路况动态信息。时下,沿线23个路政中队的清障车及除雪车都配备了暖库,确保车辆在低温气候条件下能够及时启动;清障车全部配备专职驾驶员,全天候值守待命;清障车全部安装GPS管理系统,确保总公司指挥调度监控中心准确掌控和指挥调度。

    经过多种整治与保障措施,时下,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通行状况极大改善,内蒙古各地市场供应充足,市民生活稳定有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