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决定》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一贯精神,指明了新形势下推进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安。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
第一,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准则,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我们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必须把抓好诚信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离开了诚实守信,一切都无从谈起,社会道德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二,诚信是市场秩序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意提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诚信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实守信意识,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就难以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难以实现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谐程度。
第四,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道德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事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造假案件。诚信缺失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造成社会信任感普遍缺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我国社会道德领域现实情况出发,必须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
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要强化教育引导。利用各种渠道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深入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加强道德诚信问题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不断提升全体公民诚实守信意识。二是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要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集、评价和共享系统,尽快解决信用记录缺失等基础性问题,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形成社会信用联防机制,为诚信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力度。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诚实守信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失信违法者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四是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际情况,确定诚信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增强实效。针对一些行业和领域存在的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切实遏制住制假造假泛滥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