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赵琬微、陈菲)为什么法官出庭要穿上带红边的法袍?对一些未成年人的审判为何要用圆桌?在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大楼内,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的张铠驿兴奋地与同学谈论着刚刚学到的知识。
在12月4日第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100多位来自中学、小学的未成年人代表、青少年研究机构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
坐在审判席中间的位子上,11岁的王子萌举起向往已久的法槌,小心地敲了一下。他兴奋地说:“我经常从电视上看这个神秘的小槌,没想到自己还当了一回‘法官’。”作为纪念品,他还收到了一本《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实录(2010)》作为礼物,准备拿回家和父母一起看。
当日活动中,公众代表和媒体记者参观了中国法院博物馆,还观看了《人民法官》形象宣传片,并与全国模范法官就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开展了现场互动。
一位小记者问,未成年人犯什么罪多?全国模范法官詹红荔回答,她遇到的青少年罪犯中,盗窃、抢夺的案情较多,一般都是从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逐渐变成犯罪行为的。所以,一定要从生活点滴开始,规范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
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今年公众开放日的主题为“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着力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希望通过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关注,齐心协力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走进敞亮、庄严的法庭,我深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生刘宸钰对记者说:“每个人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做一名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