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2月5日电(记者 陈凯、吴光于、陈国洲)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忙碌了一个施工季的重建大军逐渐停下轰鸣的机械,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迎来地震后第二个寒冬。
5日清晨8点,为了给辖区内的受灾群众发放过冬补助,结古镇西杭建委会主任巴东早早来到办公帐篷。
“按照青海省政府的规定,受灾群众今年将继续享受越冬补助。发放时限为7个月,从2011年10月15日起到2012年5月15日止,每人共计810元。今天我们将把全部补助发放到位。”巴东说。
在玉树灾后重建第二个施工季结束之际,灾后重建城乡住房37764户中已完工77%,农村住房建设完工率超过90%。
在雪山的衬托下,一幢幢色彩艳丽、造型美观的民居为玉树增加了浓郁的康巴风情。但由于目前大多数房屋的水、电、路不通,房屋潮湿,生活尚不便利,今年玉树州仍有约19.8万名受灾群众将在帐篷里过冬。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每年约有7个月为冬季,其中3个月夜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为此,青海省拨付专项资金,向灾区群众发放过冬取暖补助,这也是政府继去年冬季后第二次集中为受灾群众发放过冬补助。
傍晚时分,走进在西杭建委会大众建设小区安置点的普布卓玛家,女主人正和两个儿子吃晚饭。茶几上摆放着辣子炒肉和土豆丝,一人手里捧着一碗面片。
炉子里的火生得正旺,虽然帐篷外又开始飘起雪花,室内却温暖如春。“多亏了政府的帮助,我和大儿子现在都享受低保,每人每月有200多元,是按季度打到卡上的。去年我们还领到了面粉、青稞和色拉油,到现在还没吃完。”普布卓玛说,“现在国家又给我们发了3000多块钱的过冬补助,不但取暖燃料够了,还可以买点其他生活用品。”
今年夏天,普布卓玛和丈夫挖虫草挣了2万多元,平时丈夫还在工地上打些零工。“等明年搬了新家,日子安定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她说。
走进扎西科赛马场东部的应急市场,密密麻麻的板房商店里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发电机、电视、摩托车,一应俱全。
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布嘎说,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有序进行,结古镇目前已有13处临时市场,个体工商户达3634户,灾区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
在结古镇胜利路的菜市场内,记者看到,肉食蔬菜供应充足,橘子、葡萄等外地水果也不乏供应。玉树州政府在结古镇设立了11个政府平价蔬菜销售店,价格比普通菜店便宜。
玉树州农牧局局长东嘎介绍,现在玉树市场上的白菜、辣椒等蔬菜80%来自于地震后建起的蔬菜大棚。目前玉树全州已建成1798栋日光温室,每天供应市场的蔬菜在24吨左右。
对于结古镇西杭建委会西杭建设小区主任文生来说,目前让他最操心的事情是帐篷社区的防火安全问题。“冬季到来,防火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他说,“现在我们每天都挨家挨户地排查火灾隐患,并进行防火宣传,发放防火设备,一定要让大家安全、温暖地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