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数据显示,2001年国际贸易总量为12.6534万亿美元,2010年为30.3870万亿美元,十年增长逾140%。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5098亿美元增至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方面,中国进出口规模从719亿美元增至3624亿美元,增长4倍。在这十年期间,许多中国品牌也纷纷登上了国际舞台,并展现出十足的竞争力。海尔、海信、TCL等品牌家电在异国创出一番天地,渐入寻常百姓家;联想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德国梅迪昂电脑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中兴通讯2011年初宣布全面推进智能终端战略转型,布局全球市场,在四大战略市场——中国、北美、欧洲、拉美均实现突破,整体份额迅速增长……中国不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正面临从贸易大国向强国的转型。但是中国企业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不合拍。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服部健治认为,关键问题在于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如何让更多自己的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打出名号,正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008年1月7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上,一些客商参观TCL公司的展台。新华社记者 戚恒 摄

2007年7月6日,在越南兴安省,一些越南工人在中国重庆力帆-越南摩托车制造联营公司的轮毂生产线上工作。重庆力帆集团自2002年走出国门,在越南的兴安省成立力帆-越南摩托车制造联营公司。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