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漳州通过生物防虫技术为果蔬撑起绿色“保护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7日 18时5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厦门12月7日电(记者 项开来)“以螨治螨”“释放寄生蜂”……利用生物链之间的相互抑制关系,生物防虫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独特效果。“花果之乡”福建省漳州市通过建设“闽台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项目,广邀两岸专家研发、推广生物防虫新技术,为果蔬花卉撑起绿色“保护伞”。

    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也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重点地区。针对漳州市果蔬虫害问题,从2008年开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办公室等多个部门,邀请海峡两岸多位知名专家研发橘小实蝇生物防治技术、红蜘蛛生物防治技术、果树树势衰退和植物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3月,漳州市正式启动闽台(漳州)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建设,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橘小实蝇是水果的主要虫害之一,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家骅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最终研发出小分子蛋白防治橘小实蝇。陈家骅告诉记者,蛋白是橘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必吃物质,研发出的小分子蛋白含有破坏昆虫消化功能的特殊酶,橘小实蝇一旦吃下这种小分子蛋白,将会被“活活饿死”。

    而在果园里施放寄生蜂,寄生蜂会将卵寄生在害虫的卵上,并吸收其营养而成长,从而将害虫消灭在萌芽状态。

    释放益螨捕食有害螨的“以螨治螨”技术,在长泰县五四果场实施后,平均害螨虫口密度均低于每叶片5头的指标以下,相对防治效果达70%以上。2010年漳州市在蜜柚、柑橘、青枣上推广捕食螨生物防治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片5000亩。一般防治效果69.61%,最高88.73%。

    利用昆虫对颜色、光线、气味的喜好,农技人员还引进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等技术,利用物理手段杀虫,极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目前漳州市在8个县(市、区)综合应用两岸生物防治技术,创新病虫防控方式,重点实施橘小实蝇、红蜘蛛和柑橘黄龙病生物防治技术示范1万亩,在柑橘、柚子、番石榴、枇杷、杨桃、青梅、杨梅等水果上进行推广应用。今年,漳州市又将生物防治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推广10万亩。

 
 
 相关链接
· 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
· 万钢出席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 农业部:水产生物技术成为世界水产科技竞争焦点
· 科技部:海峡两岸生物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 科技部召开“十二五”生物技术专项规划研讨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