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市传统老工业区闸北“后来居上”的启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5日 15时4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 徐寿松、何欣荣)蜿蜒的苏州河流经上海中心城区,在闸北境内划出一道长达数千米的弧线。这块叫“苏河湾”的地方,曾孕育上海第一家华商丝厂,云集着金城等17幢银行仓库,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12月初,上海市闸北区宣布,作为上海城区最后一块成片开发的地块,苏河湾的功能定位完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和现代商贸等五大主导产业,力争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北翼的先行者”。

    “云海”落地 现代服务产业腾起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区,闸北曾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经济洼地,在扎扎实实的调结构、转方式中,如今迸发了活力:在调控日紧、房地产遇冷的情况下,今年前十个月,区级财政收入仍达55亿元,同比增长34.3%,增幅列上海中心城区之首。

    逆势爬坡。闸北的经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转型”战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相继在闸北运行。服务经济取代传统工业,成为闸北经济的新支柱。

    市北高新园区,曾是闸北的一个老旧工业区。过去,烟囱林立;而今,仅入驻园区的云计算企业就达68家。上海密度最高的服务器集群也安置在这里,昼夜不停地向全国用户提供发送数据服务。

    从传统制造业跨越到现代服务业,巧妙避开断档风险,闸北顺利转型的原因何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其一。云计算中心对空间和散热要求较高,工厂撤出后留下的大批空置厂房和齐全的电力设施,对高科技企业是一个“香饽饽”。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亦十分重要。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总经理周群表示,发展云计算产业绝不能飘在云端。为让众多的“云”落地生根,闸北率先在全区的医疗卫生领域推进“健康云”项目,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资源调度中心和安全监控中心等。应用为先的思路,让闸北的云计算产业在上海乃至全国打响了品牌。

    市北的华丽变身,是闸北“南高中繁北产业”战略布局的精彩一笔。在南部,着力发展金融及衍生服务业,打造功能高端、形象高档的城市新地标。在中部,营造商业繁华、文化繁荣的城市综合体。在北部,以自主创新为方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闸北区委书记方惠萍说,闸北的战略转型,顺应了浦西浦东联动发展、苏州河两岸协调推进的要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以及沿黄浦江沿苏州河发展战略一脉相承。

    百姓得实惠 发展得机会

    要确保转型顺利,社会环境的稳定是大前提。闸北是上海的交通枢纽,铁路上海站、长途客运站等均在境内,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过去,这里治安问题面广、量大,辖区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在上海垫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近两年来,闸北将“治安顽症治理”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大格局。“治顽”取得了可喜成绩:刑事案件总量、“两抢”案件总量等5项指标降幅位居上海首位,9个街(镇)全部成为平安社区。

    百姓得平安,发展得机会。闸北区的大宁商业广场以前扒窃盛行,影响商家生意。随着治安改善,人气回升,今年商办楼的租金翻了近一番。

    社会治安要走出“治理—反复—再治理”的怪圈,长效机制是关键。除了将“治顽”纳入干部日常考核外,闸北还摸索出一套“治、化、理、导”的创新机制,即整治为先,化解矛盾是关键,理顺条块关系是保障,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情操引导则是提高。

    如何化解矛盾、理顺引导?闸北的回答是:“财力上有一分提高,民生上就有一分改善”。始终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让闸北的转型稳步推进。

    居住条件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闸北累计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253.5万平方米,“四位一体”的保障房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今年,闸北的旧区改造已动迁居民2786户,这一数字在上海各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闸北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作为苏州河以北文化地标的海上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由“国家队”中国演出公司承包,向市民提供国内外一流的精品文化剧目。闸北的文化工作,已逐步从以往单纯文娱活动为主的小文化,向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化”格局转变。

    闸北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翁祖亮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和谐稳定了,百姓才能最终得实惠。”

    转方式首先要转精神

    闸北从低谷中奋起,在转型中稳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转方式首先要转精神。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宏伟说:“要让干部转精神,就要有一个美好的愿景。闸北提出‘南高中繁北产业’的转型规划,定位非常清晰,切合实际,让干部群众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现在成效已开始显现,大家自然信心十足。”

    在闸北的干部选用中,“人人有危机、人人有空间”成为流行语。今年以来,闸北有54名干部提任到处级岗位,其中18名为“70后”。闸北政法委副书记陈平说:“一个目标引领着人,一种机制活跃着人。有了这样的激励,在闸北‘不甘落后想干事、后来居上快转型’的锐气随处可见。”

    在具体的干部考核上,闸北率先开展“万人百企评机关”行动。目标责任占考核的50%,上级领导占25%,百姓、企业占25%。这样的考核架构,确保在转型过程中,干部对基层的服务能够到位。

 
 
 相关链接
· 上海完成保障房建设目标开建安居工程约26.7万套
·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明显 老龄化呈高龄化态势
· 上海:消费纠纷调解结果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上海关区十一月份对欧盟出口出现罕见的负增长
· 卫生部副部长赴上海调研"重大新药创制"进展情况
· 上海完善建设项目审查流程:时间缩短质量提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