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中央企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剪影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人有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就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企业有了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追求,就可以创造更好的业绩、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
中央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定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绽放于“死亡之海”的“罗钾精神”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地球之耳”的罗布泊的最低处,100多平方公里的盐湖犹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地球之耳”的耳郭。站上盐湖堤坝,放眼望去,一群建筑物仿佛一艘“巨轮”,荡漾于“海面”。
这艘“巨轮”便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罗布泊钾肥公司的生产厂区,今年这里将生产出130万吨硫酸钾肥,使我国钾肥自给率由30%提高至45%左右。“到2015年,我们的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成为护卫国家钾肥供给和农业安全的重要力量。”罗布泊钾肥公司总经理李浩说。
在这片“生命禁区”开创一番事业,艰难程度不言自明。国投罗钾项目部安全员王岩新回忆,他当年驾车载着第一批罗钾人闯入这里时,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包括牺牲。
“在‘地窝子’里,几位员工自发绣了一面红旗,上书‘学大庆精神、创罗钾辉煌’!”国投罗钾副总经理李守江说,这面红旗竖起来的同时,也播下了“罗钾精神”的种子。
如今,随着国投罗钾不断发展壮大,“罗钾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满足国家需要、致力三农的民族精神,献身盐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保持先进、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和同心同德、铁桶般团结的合作精神。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罗钾精神’成为激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李守江说。
“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中粮精神”
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粮食贸易和农产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担负着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守护百姓的“米袋子”和“油瓶子”的重任。
近年来,中粮集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中粮人“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核心价值追求,落实在为国家分忧、为百姓造福、为耕者谋利、为队伍铸魂、为员工筑家的实际行动中。
为打破外资对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围堵,中粮集团加快粮食产销区和物流节点布局,兴建140多家粮油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已建和在建有14个大型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粮集团倾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全产业链”,从良种选育和科学种植、养殖,到收储、加工和销售,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
为帮助农民增收,中粮集团依托其农产品加工能力和销售渠道,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用农业产业化的成效反哺“三农”,为耕者谋利,仅2010年就为630多万农户平均每户增收约4000元……
“中粮集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变化和发展的是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变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人民的情怀!”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
“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东汽精神”
龙门山麓下,在遭受特大地震重创的东汽汉旺基地,有这样一幅标语:“东汽精神,央企形象,永不倒!”
“东汽职工爱穿工作服,甚至下班后也穿,因为那是我们东汽人的标志。”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说,“2008年6月1日,我们在汉旺的废墟上向社会承诺:两年之内,我们一定还社会一个新东汽。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大声宣告东汽人做到了,而且越做越好了!”
继2008年完成当年计划任务88.88%后,2009年东方电气发电设备产量达到3133万千瓦,其中由东汽完成的汽轮机和风电设备产量就有2903万千瓦;2010年东方电气发电设备产量攀升至3622万千瓦,今年已经突破4000万千瓦。
“支撑我们一路走来的,就是这样一股劲。”王计说,“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这就是‘东汽精神’,更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东汽人的铮铮誓言。”
超越宇宙速度的“航天精神”
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太空完美对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漫漫航天路,凝聚的是航天人的心血和磨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贾可说。
谈及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孙家栋的名字就像是一面旗帜,更是“航天精神”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多个航天器中,他担任负责人的就有30多个。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直至今日,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依然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奔走忙碌……
在孙家栋的外衣口袋上,经常别着一个蓝色的徽章,那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司徽,图案是三个同心圆环绕着一枚冲天而起的火箭,三个圆分别代表着飞行器进入太空、离开地球和离开太阳系所需的三个宇宙速度。
“现在我们已经从第一个圈到了第二个圈。”孙家栋说,“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能看到中国的深空探测器飞到火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