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26日电(记者沈翀)记者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涝灾害交织,三峡工程等流域防汛抗旱综合体系效益得到明显发挥,成功减少灾害损失超过400亿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徐德毅介绍,今年长江流域前期降雨量偏少异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省出现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特大干旱局面。汛期长江干流水情平稳,但部分支流发生较大洪水,武汉、成都、南京等城市一度出现严重内涝。9月份,汉江和嘉陵江发生秋季大洪水,其中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百年一遇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7日最大洪量近20年一遇的洪水。
面对复杂水雨情,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时启动预案,综合运用三峡工程、丹江口水库等综合防汛抗旱体系,通过科学调度,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和汛情,实现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等目标。
在应对中下游罕见旱情之时,三峡水库1至6月共向下游补水212.42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同期共向下游补水约58亿立方米。补水保障了沿江城镇饮水安全,取得了较好的供水、灌溉、航运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面对汛情,长江防总办共组织70余次防汛会商会,分别对三峡、丹江口水库下发了26道和13道调度令。在迎战9月汉江秋汛的过程中,通过调度丹江口水库,最大削峰率达到50%,有效减轻了汉江下游防洪压力。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统计显示,通过科学运用长江流域防汛抗旱体系,截至10月底长江流域减少受灾人口935万人,避免63座县级以上城市受淹,同时抗旱浇灌面积达1350万公顷,解决了1445万人、670多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