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三角2011“新词”纵览 盘点一年来发展变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7日 15时5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2月27日电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向来引领风气之先的长三角地区率先遭遇了发展瓶颈,也率先寻求着破解之道。盘点一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长三角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新内涵、又有新表达的“新词”。

    新词一:转型——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受欧债危机影响,光伏市场需求骤减,全球光伏产业面临重新洗牌,浙江正泰集团的订单却一直在增长。“转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技术、营销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努力从附加值低的层次向产业链高端升级。”董事长南存辉说,这一方面受益于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另一方面是企业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比如等离子技术,做到了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新一轮经济转型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方向努力。

    “江苏的发展,必须从资源依赖向人才和科技支撑转变、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高度概括了这一发展方式上的重要转变。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江苏省以转型升级等“八项工程”为抓手,尽快把经济增长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011年,江苏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幅保持在30%以上,现代服务业继续高于GDP增速,高效农业占比达到42%;科技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三年居于全国前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2.2%。

    “创新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创新精神应渗透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个细胞之中。”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今年以来,上海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关键在于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以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是核心。

    同样,浙江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全年同比均有20%至30%以上的增长,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同比猛增35%。

    新词二:小微企业危机——债务危机的背后是变革

    10月10日,出走美国的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乘坐HO1141航班从上海回到温州,他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努力自救,走出困境,重振企业。这是今年温州出现的老板“跑路风”中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这轮风潮的背后,是以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局部地区出现的小微企业债务危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民间借贷,是压垮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国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不少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只能被迫转向民间借贷。

    危机推动变革。针对小微企业债务危机,今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长三角各地也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多种扶持。

    11月以来,江苏省政府出台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及专项资金扶持,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取消了16项涉企收费、取缔14项收费、降低4项收费标准,为全省企业和个人每年减负9亿多元。

    浙江省已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工业调结构保增长控能耗促增收工作的通知》,推出七大举措帮扶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并正在筹划一个规模达10亿元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专项基金。

    上海市也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密集出台了支持政策,并计划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服务,加强财税扶持,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新词三:“房闹”——楼市调整之年的典型现象

    年初限购令的出台,注定了2011楼市的“不平凡”。进入四季度,随着“金九银十”梦想的破灭,很多房企不再观望,一些新房源实行较大幅度的降价销售,引起部分已购房业主的不满,纷纷涌到售楼处要求给予补偿、退房,甚至选择过激行为借以泄愤,这种因房价下调而引发的闹事行为被称为“房闹”。

    10月底,上海的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多个售楼处被砸。11月,南京楼市也“房闹”四起,城北、江北、河西及城南多家楼盘售楼处被老业主打砸,甚至一家楼盘的样板间也遭到破坏。在浙江,购房者围堵楼盘售楼处、扯条幅等现象也屡屡发生。

    老业主的激动、气愤、甚至“哭诉”,换来的往往只是现场工作人员的“无可奈何”。不过,也引发了社会的思考。业内专家认为,降价风潮、土地流拍、中介大量关门等等现象,都是楼市调整期间必然会出现的。这至少说明,在中央和地方实施和加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后,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确实跌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关系在进一步的调整之中。

    楼市有风险,购房需谨慎。一场场“业主维权”让人揪心不已,“契约精神”也伴随此类事件屡被提及。“房闹”者自有艰辛,然而律师界的观点近乎一致:找不到法律依据,除非开发商和业主在购房合同中有降价方面的特别约定,“遗憾的是这样的约定几乎不存在”。这也从侧面提醒人们,在房地产市场逐步趋向理性的过程中,一系列涉及供与需各方面的市场机制,应该随之不断地细化与完善。

    新词四:高铁时代——推进区域一体化 提升整体竞争力

    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加上此前的沪宁、沪杭高铁,以及正在修建的宁杭高铁,更多的线路将在长三角织就一张“高铁网”,加速着这一地区“经济地理”的结构优化和深度演变。

    崭新的“高铁时代”使长三角地区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包括高铁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将为长三角提供优良的发展支撑环境。便捷的交通运输和畅通的信息交流,使得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之间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在全球经济中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对于长三角高铁“触点城市”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加容易和频繁的人才与要素流动,将拉平产业结构的差距,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成为新的课题。

    “创新能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变量,创新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今后长三角各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乃至于在中国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高铁时代降低了区位优势在竞争当中的重要性,地区竞争优势将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记者陈刚、李荣、张良、商意盈)

 
 
 相关链接
· 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联动机制项目通过验收
·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在合肥举行 俞正声出席
· 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举行:深化区域合作
·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召开 韩正致辞
· 长三角加快社保政策趋近趋同推动民生建设一体化
· 来自长三角地区总投资超过千亿元项目签约湖北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