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雪龙"号助力北斗导航 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8日 07时10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12月27日电(记者黄小希)凌晨5点、凌晨4点、凌晨3点……深夜12点、深夜11点,随着“雪龙”号科考船不停地从一个时区驶入另一个时区,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贾超广的工作时间也不断调整。

    贾超广负责对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始运行阶段动态定位测速性能评估船载数据的采集。27日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向南极开进的“雪龙”号和贾超广也为此作出贡献。

    每天的格林尼治时间零点,贾超广都要准时从安装在“雪龙”号科考船6层驾驶台的数据采集系统中采集伪距、载波、多普勒、导航电文等数据。这些数据将被用于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定位测速精度、授时精度等。在固定时间读取数据,主要是为了数据存储的有序性,方便后期对总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

    “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始运行阶段定位授时性能的评估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其中动态评估包括车载和船载。”贾超广说,此次船载动态评估的路线就是第28次南极科考的航行路线,“‘雪龙’号科考船航行路线覆盖区域广,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

    为准时读取数据而“坚守”格林尼治时间的贾超广,或许是船上最关心时区调整的人之一。自16日离开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海冰区以来,“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航行的过程中先后经过6个时区,从东五区进入西一区。在高纬度地区,经线之间的距离缩短,由一个时区进入另一个时区的时间也相应缩短,“雪龙”号的船上时间变更频繁。为此,贾超广动用了手机、电脑、手表等计时工具,分别用于记录北京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和船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弄错。

    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7日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的消息,贾超广很高兴。“我们的评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他告诉记者,一个航程下来,收集的各方面数据大约能达到300G。

    据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相关链接
· “雪龙”号科考船驶离海冰区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
· "雪龙"号抵达南极中山站附近 卸货工作即将展开
· "雪龙"号科考船越过南纬66度33分纬线进入南极圈
· “雪龙”号科考船顺利穿越西风带 进入浮冰区
· “雪龙”号顺利穿过西风带气旋 目前正向南航行
· “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驶向西风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