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卫敏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29日表示,民政部将抓紧出台《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从立法的角度,对慈善捐助信息公开进行刚性规范和执行。
徐建中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举行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他说,近日公开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是一个指导性文件。民政部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调研,研究制定《慈善捐助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并争取明年出台。
透明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显示,从年度整体指数来看,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样本2011年透明指数平均分为33.0分。
“加强公益慈善的透明,是广大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人士的热切呼唤,也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徐建中说。
他表示,民政部将推动慈善行业信息公开标准的建立,细化信息公开的范围,规范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并通过推动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行业的整体透明度。
此外,还将加强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化能力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工具共享等方式,为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信息传播人才培养等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调查表明:8%受调查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表示满意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卫敏丽)由民政部主管主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9日在京发布《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报告显示,8%受调查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表示满意。
从年度发展指数来看,《报告》对99家固定监测点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与2010年度相比,本年度我国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0年度,99家慈善组织的平均慈善指数为39.0分,今年这99家慈善组织的平均指数为40.6分,比去年上升了1.6,透明度增长了4.1%。
《报告》对网络公众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的受调查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状况表示满意,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9%相比,略有下降。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今年持续的慈善问责风暴有关。”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说,另一方面,也说明包括捐赠人和受益人在内的社会公众权利意识、问责意识提高较快,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使信息获取方式改善较大,而组织的透明建设速度赶不上这几个方面的速度。
从年度整体指数来看,测评结果显示,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样本2011年透明指数平均分为33.0分。其中,年度透明指数在80分以上的组织有6个,占1000家测评样本的0.6%。
“透明度是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整体得分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彭建梅说。
据了解,自2009年,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开始研发中国慈善透明指数体系,并以此指数体系对本年度慈善信息公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编制、发布第一份《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09)》。
彭建梅介绍,与往年相比,本次《报告》扩大了公益慈善组织样本量,由2010年的99家增加到1000家;增加了对监测样本组织的重点访谈,以核实数据、校正指数。同时,中国慈善透明指数在原有完整性的维度上,新添加了及时性、准确性、易得性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