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邹伟、史竞男)1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110宣传日”。今年“110宣传日”主题是“110开门评警 解民忧保平安”。这一宣传活动将纵贯全年,全面展示新形势下公安机关110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人民的新形象。
据了解,公安部日前决定,从2011年底开始到今年6月,将以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等“三访三评”为主要内容,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
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介绍,各地110在“三访三评”活动中,将按照公安部要求,深入贯彻“信息主导警务”和“民意引领警务”理念,在接处警服务工作中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夫,进一步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110警情回访、网络评议、网络访谈等务实方式和便民举措,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访评活动。
在刚过去的2011年,110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方式务实、形式多样,成果斐然。浙江省公安机关开展的“开门评警”网上调查,广东省公安机关开展的万宗警情电话回访受评、万名网民“拍砖”点评等,深受欢迎。
各地公安机关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大胆探索新型勤务指挥模式,不断完善110快速反应机制,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水平显著提高。如北京市公安机关的扁平化联勤指挥机制,河北省石家庄市的110综合警务服务站,福建省厦门市、晋江市及江西省宜春市公安机关的110视频巡逻机制,山东省淄博市、莱芜市公安机关的110“小警务”工作,都成为110的品牌。
公安部的统计显示,2011年,各地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群众各类报警1.35亿起次、群众求助1199.3万次。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82亿人次、车辆船只8599.4万辆(艘)次,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5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5.1万余人,救助群众409万余人。
“110”推出五大机制、六大手段,保民平安能力显著提升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邹伟、史竞男)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110创新推出并完善了扁平化联勤指挥机制等“五大机制”以及110报警提示牌和定位标识等便民利民“六大手段”,不断改进完善110接处警工作,为民服务、保民平安的能力显著提升。
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介绍,“五大机制”分别是扁平化联勤指挥机制、110跟踪反馈机制、110警情回访机制、110视频巡逻机制、“小警务”工作机制。“六大手段”分别是以路灯杆报警定位为代表的110报警提示牌和定位标识、12110短信报警平台、110视频报警和3G手机报警系统、报警定位系统、外语接警服务、110综合警务服务平台。
程人华说,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110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和“民意引领警务”理念,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严织密常态化社会面管控网络,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空间。
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110接处警工作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5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5.1万余人。在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清网”行动、“亮剑”、打黑除恶、打拐、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中,110充分发挥接处警指挥调度平台的职能,会同相关警种部门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坚持打信息战、科技战、合成战,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搭建多功能、信息化的网络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指挥中心110枢纽平台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协调多警种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协调各部门开展了全方面、多领域、深层次的警务合作,显示了强大威力。
记者来信:以不变的为民底色砥砺前行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史竞男、邹伟)“人民的110”“群众的保护神”“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自1986年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第一个110报警台至今,110接处警工作已走过26年的光辉历程。如今,110已成为公安机关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种精神,更成为百姓心目中警察的代名词、安全的符号。
如何奠定110深受人民群众信赖的基石?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公安机关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始终以民意引领警务,把民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好坏的一把标尺,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所以,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灾害救援,在群众最危急、最无助的时候,110民警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扶危济困、扬善除恶。8分钟、5分钟、3分钟,为了群众的安危,公安机关接处警用时纪录不断被打破。公安民警以最有力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危难时刻见真情”。
其实,何止是危难时刻。在老百姓需要救助的任何时候,哪怕是迷路了、家门打不开了、厕所堵了,事无巨细,人们总能见到公安民警忙碌的身影。干警们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情办好了能赢得人心,小问题解决好了也能促进和谐。
所以,110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创新,便民利民手段不断丰富。扁平化联勤指挥、110跟踪反馈、110警情回访、110视频巡逻、“小警务”工作等五大机制,既融入了民警民生情怀和服务热情,又体现了工作智慧,实现全时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标;12110短信报警平台、110视频报警和3G手机报警系统等六大手段既可及时发现违法犯罪,又能第一时间发出处警指令,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
警无民失根,民无警不宁。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而全国110民警“立警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底色应始终不变。只有扎根民意沃土,110之树才能长青。人们期望,已走过风雨26载的110继续砥砺前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百姓平安再立新功。
扎根民意沃土,才能枝繁叶茂
——“110”报警服务平台走过26载成长路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陈菲、王文硕)“110”报警服务平台今年26岁了。从一部报警电话到高科技接处警系统,从日常值班室到重大警务、勤务活动指挥调度中枢……自1986年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第一个110报警台以来,不知不觉中,它已陪伴人们走过了9000多个日日夜夜。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110接处警工作,在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解救危难群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转变理念:从“出卷子的老师”到“做卷子的学生”
110接处警工作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对于这些问题,公安机关转变理念围着群众的评价和要求转,民警由“出卷子的老师”变成了“做卷子的学生”,从而促使民警自觉在保民安、帮民困、解民忧、为民服务上想办法、下功夫。
浙江公安机关在公安门户网站开通110接处警工作调查专栏,上门回访和问卷调查2万余人次,并在媒体开设“浙江110警情平台”专栏,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110的满意度、支持率不断提升。
广东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万宗警情电话回访受评、万名网民“拍砖”点评、千名民警上门走访受评、百场活动现场纳评、十名110报警服务先进典型选评等“十评举措”,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整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群众对110的满意度。
群众评议、电话回访、短信回访、跟踪反馈……全国公安机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110警情回访等好形式、好方法,听民声、访民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110接处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思考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思路和方法,按照让人民满意的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110接处警工作。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创新机制:110快速反应“五大机制”显神威
“我还没来得及报警,你们就来了?”这是江西宜春一名私家车主看见民警后的惊讶反应。2011年7月18日,江西宜春灵泉派出所分控中心在巡控中发现4名男子正在砸一辆停放在路边的小车,当即通知民警迅速赶到了现场,此时,该车主甚至还未来得及报警,民警就已通过视频监控录像资料,迅速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破获了小区内的雇凶砸车案。
第一时间发现街面违法犯罪,第一时间发出处警指令,从“被动触碰”警务变为“主动先发”警务,这就是“110视频巡逻机制”的威力。公安机关在指挥大厅设置专门席位,由110民警通过视频监控不间断地对易发案地区进行视频检查跟踪,并实时可视化观察报警现场情况,直接了解报警人信息,使接处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
这样的视频巡逻机制,只是公安机关大胆探索新型勤务指挥模式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炼、磨合、改进,各地公安机关创新推出了包括“视频巡逻机制”在内的110快速反应“五大机制”,逐步形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合成作战工作运行机制和整体作战格局。
科技应用:信息化指挥“六大手段”便民利民
2011年8月10日晚,哈尔滨市市民王某经过一拆迁工地时,看到两伙人正发生肢体冲突。他随即用3G视频手机拨打了110,并将现场情况以手机视频形式传至110报警服务台。110接警员看到现场情况后,立即指令辖区派出所出警,并当场调解处理了这起治安案件。
这是哈尔滨市公安局接到的第一例用3G手机视频报警的治安事件。从接警到处置完毕,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2011年8月1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国内首先开通了3G视频110报警服务。
“3G视频110报警服务平台不仅方便群众快速报警,而且可使110接警人员准确了解事发现场情况,进行证据固定、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采取最合理、最妥当、最快捷的处置方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告诉记者。
因便民而生,因利民而强。各地公安机关在为民、便民、利民服务上不懈探索,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新渠道,一大批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路灯杆报警定位为代表的110报警提示牌和定位标识、12110短信报警平台、报警定位系统、外语接警服务、110综合警务服务平台等110便民利民的“六大手段”。这些依托于信息化的新型手段,大大缩短了110接处警时间,使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能力提升:立足警务实战,增强队伍素质
近年来,公安部指挥中心作为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的指导部门,以公安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现代化,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现已建有视频指挥系统、综合通信系统、要情报告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四大系统”和“十大信息库”。
其中,视频指挥系统实现了公安部到全国各省、市、县直到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视频指挥调度,并可以实时监控、接收全国的主要道路、场所图像,公安部指挥中心可以实时连接全国各地的视频设备;“动中通”移动指挥车、“静中通”卫星车和便携式卫星站,可实现与公安部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传输。对现场的图像监控和动态指挥,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对社会面治安的管理,提高了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规范化建设以来,各地公安指挥中心按照公安部部署,从建章立制入手,全面规范接处警各环节,健全完善接处警工作机制,通过规范完善执法流程、执法语言、行为标准和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接警、报告、指挥、出警、处警、反馈和监督等环节的职责和程序,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晰、衔接有序、操作性强的接处警工作新机制,有效提高了接处警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
扎根民意沃土,才能枝繁叶茂。作为党和政府暖民心、体民意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已走过风雨26载的110,正强力推动公安工作整体和公安队伍建设迈向正规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