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7日电(记者何军)刘静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学校一名英语老师,家住乌鲁木齐市光明路北巷。上班路上堵车严重,她每天要早出晚归。去年11月,乌鲁木齐市BRT(大容量快速公交)2号线开通运营,刘静上下班途经的线路正好被覆盖。BRT车辆进站频率快,还有专用车道,刘静上下班节省了大量时间。
包括BRT建设在内,2011年乌鲁木齐结合民生热点,投入超百亿元完成民生改善12个方面100件实事,惠及各族群众。
开“门”问需,畅通民生诉求渠道
2011年5月26日,乌鲁木齐市综合门户网站--红山网正式上线。红山网是乌鲁木齐精心打造的政府网络问政工作平台,网民通过它反映民生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回复和受理。
乌鲁木齐市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许朝阳告诉记者,红山网上线后,市委要求各单位每日上网查阅网络问政平台,并规定对网民反映事项8小时内响应,7个工作日内回复办结情况。
网民“啊呀呀”通过红山网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乌鲁木齐市北郊客运站至南湖北路街道办事处沿线路灯太暗,不利于附近居民出行。收到信件后,乌鲁木齐市政市容管理局第二天便回复并展开受理。调查发现,造成该路段路灯暗的原因是电压太低。仔细研究后,市政市容管理局决定2012年电力改造时更换电源,解决这一问题。
网络问政平台已逐渐成为社情民意汇聚地。数据显示,2011年红山网受理网络问政事项超过千件,回复率达98%。
为了提升网络问政工作效率,乌鲁木齐还就各单位网络问政工作情况接受网民打分评议。评议结果在网上公示,纳入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除打造网络问政平台之外,乌鲁木齐还通过网站、电台收集市民反映的民生问题。乌鲁木齐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彭乾坤告诉记者,2011年仅信息处就摘转上报网民反映事项1218件。
倾听民意,解决民生热点问题
2011年,在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乌鲁木齐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体系,遏制肉类、蔬菜、粮油等重要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以“菜篮子”为例,乌鲁木齐冬季蔬菜80%来自外地,流通环节过多致使价格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的设想。
去年11月,乌鲁木齐两个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和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全部投入运营。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局长杨志新告诉记者,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政府规定销售价格最多比批发价高30%。直销点每天公示批发价和销售价,市民发现价格不实可以举报。
乌鲁木齐“出行难”问题近年凸显,市民对此反映较多。去年11月,乌鲁木齐3条BRT线路开通运营,共配置272辆大容量快速公交,平均日客运量达33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城市快速公交网络。市内去年还新增出租车2000辆,更新常规公交车468辆,优化11家公交企业27条公交线路,基本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2011年,乌鲁木齐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高达105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61%。除平抑物价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外,帮扶困难群众就业、保障房建设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惠民政策,也让各族群众分享到了实惠。
不断完善,真正落实民生实惠
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乌鲁木齐许多民生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让每项惠民工程真正惠及群众。
乌鲁木齐BRT1号线开通不久,有乘客反映车里过于拥挤、候车时间太长。乌鲁木齐城市客运统管办接到举报后随即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原因是该线路运力不足、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为缓解这一问题,乌鲁木齐立刻订购60辆BRT车补充1号线运力,同时协调交警部门合理调整信号灯的设置。
记者采访发现,BRT全线开通后,每个站台都设立了意见箱,用于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乌鲁木齐,BRT是新型交通方式,我们将根据市民意见,不断完善它。”乌鲁木齐城市客运统管办主任梅海波说。
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刚建成时,也存在经营品种不多、价格不及时公示等问题。为了让老百姓吃到便宜、放心蔬菜,乌鲁木齐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巡检,不定期到直销点抽检。
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乌鲁木齐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进行跟踪督办。红山网乌鲁木齐网络问政平台设立“红黄绿”灯制度,对答复不及时、推诿扯皮的亮“红灯”,每月红灯较多的区(县)、部门和单位将被通报批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成立“民生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梳理、督办辖区内各类民生问题。
2012年,乌鲁木齐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每年确定若干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纳入民生重点工程,公开承诺并全力加以落实。”朱海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