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舟曲1月21日电(记者 张元智、张文静)春节临近,甘肃舟曲重建项目基本都进入了冬休期,一线援建工作者也都返回家乡过年。然而,在重建项目的工地上,时不时地还会看到一些身影穿梭在工地上,检查着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
这些身影正是舟曲灾后重建群众监督员。秉着“放假不放人”的原则,群众监督员总要去工地上看一看、转一转,希望能为重建项目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2010年12月,舟曲县组织受灾地区的群众公开推选了15名重建群众监督员,监督包括甘肃省有关单位援建、自建的各个项目,以保障重建工作透明化。2011年5月,舟曲县又组织群众推选了8人专职负责住房重建监督。
“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我们监督员的责任就更大了。在工地上转一转,凭经验看看项目的质量情况,再和群众商量一下,看来年还有什么建议能够让重建项目建得越来越好。”群众监督员杨润福告诉记者。
过去一年中,除了每天去工地检查重建工作的进展,杨润福还和其他群众监督员成为重建项目与受灾群众的“桥梁”,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要求,向灾后重建办及时反馈。即使春节临近,群众监督员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笑着说:“我们是放假不放人。”
“前不久,施工单位在治理一个沟道时,群众反映沟道口变窄,存在排洪安全隐患,还有部分段没预留群众便道和灌溉渠口,影响了群众的通行和农田灌溉。”杨润福说。在第一时间内,监督员们与监理人员进行了沟通,施工方也接受了监督员的意见,及时整治了沟道。
“能够让重建项目的质量得到保障,我们就是天天上工地也不烦。”杨润福说,“毕竟这些项目和我们切身利益相关,是给我们自己建房子。”
和杨润福一样,群众监督员张广最近这段时间连年货都没顾得上买,一有时间就上工地看看。张广是8名住房重建专职群众监督员之一,负责监督舟曲罗家峪的住房重建项目。
“看着住房重建项目主体都封顶了,离我们住上新房的愿望越来越近了,群众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张广说,履行自己的责任比过年更重要,群众房子的质量高于一切。
尽管这些群众监督员们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但是在春节期间,他们依然主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灾区的重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