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21日电(记者 鲍晓菁)“自从有了‘三合一’的农家书屋,孩子放假回来就有了去处,看书上网都很方便,一点也不比城里孩子差。”这是安徽省舒城县南港镇村村民林有才的心声。
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便民商店“三合一”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摸索出的经营模式。多年来,几近瘫痪的农村新华书店发行网点通过这一创新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生活。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非试点省份安徽的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成就了令人惊叹的“安徽模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安徽继续秉持创新理念,深入贯彻全会精神,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更高目标迈进,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模式创新重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十六大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安徽用创新模式推进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乐享文化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便利店“三合一”的“农民文化家园”正是经营模式的大胆创新。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倪志敏介绍,2006年以前,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农村发行网点经营范围始终以发行教材为主,一般图书的销售一直处于困顿、低迷的状态,亏损面达90%以上;近2亿元的农村网点资产闲置,成为集团的一个沉重包袱,甚至有人提出要撤销农村网点的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地提出将新华书店与便利店相结合的农村发行服务网点运行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优质品牌。2010年新华发行集团继续推进农村网点的转型升级,将农家书屋、便民商店和绿色网吧结合起来,构建多元的文化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华书店原有的网点资源,广受农村群众好评。
村民林有才对此深有体会:“我孙女一直和她父母在大城市生活,以前总不愿意回老家,因为没有网络也没有图书,孩子说闷得慌,做作业查资料都没条件。现在有了‘三和一’的农家书屋,她一放假就回来了,看书上网不出村,比城里还方便。”
安徽省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周玉说:“‘三合一’的农民文化家园是农村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既有较强的公益性,也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是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
体制创新成就文化产业振兴之路
临近春节,安徽省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怀西一直在发愁:“演出的时间排得太满,而村庄、厂矿、企业却依然不断来电请剧团去唱戏,这让我怎么安排呢?”
去年6月,有着35年历史的石台县黄梅戏剧团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彻底打破了“铁饭碗”。为了拓展市场,剧团不断排演创作出现代新剧目,秉承着“上山下乡”的理念,剧团改制以来已经演出700多场。而在过去,一年只能演几十场戏。
今年,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安徽推动401家经营性文化单位注销事业法人,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针对文艺院团改革这个难点,实行分类指导、一团一策,全省93家院团除省徽京剧院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外,其他全部转制为企业,组建了52家演艺公司。
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多年来习惯“等、靠、要”的国有院团在市场化运作中主动贴近群众、贴近市场需求,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前几年,只听说过话剧、舞剧、交响乐,哪看过这些‘洋玩意儿’!”合肥市民陈翠莲在看过了安徽省演艺集团旗下的话剧院排演的《雷雨》后说:“没想到我们在合肥也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演出,而且只要想看,常常有新剧目,跟前几年相比真是丰富多了!”
内容创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通过一台小小的平板电脑,就能下载苏东坡、颜真卿等名家书法的真迹,还可以任意缩放并观赏动态的书写过程--这是安徽出版集团旗下时代漫游文化传媒公司新开发的数字互动内容;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人机语音的流畅交流,并已应用于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和语音云平台上。
“科技引领创新,创新推动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安徽将创新理念贯彻至每一家文化主体单位,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不断开拓新产品、新业态,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十一五”期间,安徽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深度开发电子报、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开通全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省级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努力占领新兴媒体阵地和数字时代消费市场。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出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开发《中国戏曲掌上3D互动宝典》,手机动漫杂志《移动漫》用户突破80万。以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为主干,以马鞍山、淮南动漫集群为两翼的动漫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在加快文化产业门类之间有机结合的同时,安徽还推动与信息、装备制造、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总投资43亿元,集文化元素、高新科技、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游客总数和门票收入分别超过黄山、九华山,已成为我国第四代主题公园新标志。
2011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新创排了“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开创了将3D全系科技手段运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先河,安庆市民王丽观看后忍不住惊叹:“以前黄梅戏只有几个老剧种,每次演出也几乎一成不变,哪想到现在的黄梅戏能有这么华丽、丰富!”
安徽省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周玉说:“从非试点省份的突破,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增长30%以上的成就,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贯彻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创新前行、改革不止,安徽必将开拓文化发展新局面,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