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杭州:和春节不能回家的农民工家庭一起过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30日 18时0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爸爸,你看,一头白色的牛!”第一次看到北极熊,4岁的乐乐想到的是安徽老家那头耕田的大黄牛。

    “三潭印月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第一次坐游船登上湖中三岛,在西湖景区扫了11年白堤的清洁工陈正亮夫妇终于见到了这个“听说过没见过”的景点。

    从正月初一到初六,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媒体创意策划中心联手杭州日报举办的“民工兄弟,我们请你快乐过大年”活动,征集了30户在杭州过年的外来务工者家庭畅游杭州。

    活动的初衷是要给民工兄弟一个不一样的新年,但是让记者们没有想到的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近在身边的风景,对他们而言,却很新鲜,也有点遥远。

    “过年的垃圾是平时的两倍,我可不能回家”

    张波是杭州清洁直运公司垃圾车驾驶员,来杭州快6年了,没有一年春节能回家过年。

    他掐指算给记者听:“杭州每天要产生数万吨生活垃圾,光我一个人一天就要运十几吨,如果春节期间少了任何一辆清洁直运车,我们这么干净的城市会有什么后果?而且过年的垃圾是平时的两倍,我可不能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他比平时更早起床,3点多就开始奔赴片区里各个小区装运垃圾。

    这么多年来,张波跟妻子只来过西湖边3次。在雷峰塔上,张波说想念6岁的儿子,除了头一年,张波和妻子从未在春节期间跟儿子团聚过。

    这次参加活动的民工家庭,都跟张波的心情非常相似。记者问他们多少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有的3年、5年,有的10多年。“我们其实已经把杭州当家了。”记者听到很多人这么说。

    “扫了11年白堤,当游客是第一次”

    陈正亮和妻子都是西湖景区环卫所的环卫工,来杭州11年,整整扫了11年的白堤,每年春节都是在西湖边握着扫把度过的。虽然经常遇到问路“三潭印月怎么走”,却从没去看看。“到杭州后,不是我上班,就是他们妈妈上班,四个人都没有凑齐过,今天真是第一次一起出来玩。天天在白堤上走,但是当游客这是第一次。”

    大年初二这一天,一家四口终于坐上了游船、登上了岛,为这,夫妻俩都特地请了半天的假。到了“三潭印月”景点,他们盯着湖面三座塔的表情,就像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

    记者要带着3户外来务工家庭到奥斯卡影院看电影,联系他们的时候,几位师傅都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奥斯卡在哪里啊?”

    原来,在杭州,他们从没进过电影院。对他们而言,虽然在杭州工作了多年,看电影却是一件挺奢侈的事,不说百八十块的票价,交通就是个大问题——有的骑着电瓶车载着老婆孩子从三堡赶来,有的提前1个小时坐公交车先到武林广场,再徒步赶来……“的哥”庹师傅是最着急的。今年,老家的妻女第一次到杭州来团聚过年,他不想让女儿失望,也不愿意耽误工作,“越是节假日我们就越忙啊!”

    “城里的孩子,见识多;农村的孩子,更懂事”

    带着民工家庭的孩子过年,记者仔细观察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不同。

    在杭州务工的周立美,两个孩子一直待在安徽老家,由老人抚养。在极地海洋公园,4岁的乐乐指着北极熊问爸爸:“这个是不是一头牛?”大家都笑了,笑过却都觉得有点儿心疼。两个孩子从来没去过动物园,除了企鹅,几乎再叫不出其他动物的名字。在乐乐眼中,这头白色的“大家伙”,倒是和老家的牛长得挺像。

    但是刚刚4岁的乐乐在海洋公园的一下午,都是自己走,歪歪斜斜上楼梯还得拉着爸爸的手,可没有喊一声累让父母抱。姐姐玉莹虽然还不到7岁,就已经像个大姑娘,懂得跟在后面照顾弟弟。

    “你们城里的孩子,见识多;农村的孩子,更懂事。”说起孩子,管道工余长干觉得,在不同地方长大,有不同的好处。

    老余的儿子上初二了,同学们春节到处去玩的时候,他却在家里打扫卫生、煮饭,等爸爸下班回家。“我也想出去玩,但是不忍心在春节的时候,爸爸忙了一天回家,家里是空荡荡的。”老余的儿子说。

 
 
 相关链接
· 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让“最美”可感可触
· 杭州火车南站私带无票旅客保安已查实并依法处理
· 杭州推进"村美民富"工程 《富春山居图》实景上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