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为民履职的脚步坚定有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回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3日 20时5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周英峰 崔清新 陈菲)这是一份恪尽职守的履职答卷:审议通过9部法律、组织3次专题询问、开展4次执法检查、听取14项专门报告、指导县乡人大换届……

    这是一种为民履职的情怀:立法更加注重倾听民众声音,监督“一府两院”更加注重实际效果,代表履行职责更加务实有效……

    一部部法律的制定,一个个报告的审议,一件件议案的处理,回眸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工作的点点滴滴,人们可以感受到对人民的责任与关切,聆听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向前迈进的坚定足音。

    立法民主增福祉

    2011年,没有一部法律的审议像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那样牵动着亿万人心。6月27日提交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出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三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将起征点进一步提高到了3500元。

    这一看似突然的重要调整实非偶然。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初审后经多渠道征求社会意见:中国人大网征求网民意见;书面征求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意见;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意见。

    民意纷至沓来。一个多月内,网络上收到23.7万多条意见,创近年来国家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数量之最。其中,83%的人希望上调个税起征点。最高立法机关认真研究和吸纳民意。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使我国纳税人数减少约6000万人,国家财政一年将因此减收约2000亿元。

    “这样大的修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是在认真听取意见、经过充分审议、反复进行研究后作出的重要调整,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和审慎考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民主立法、立法为民——在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这八个字的分量。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等入罪,进一步强化对人民切身利益的保护;历经12年“五审”的行政强制法终获通过,意味着“天价罚款”、“夜袭、强拆、断水断电”等行政强制乱象有望不复存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酒驾”处罚力度,保护人身安全……

    2011年3月,人民大会堂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庄严宣告,开启了共和国新的法制征程。审议通过9部法律、首次审议立法后评估报告……一年间,人们欣喜地看到,全国人大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的立法趋势更加凸显,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也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权为民用强监督

    “文件出的不少,我觉得有些零敲碎打”“现在有的地方公租房也卖,如何消除寻租空间”“3600万套建设目标是否可以调整”……

    2011年10月27日上午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针对保障房建设管理进行专题询问。常委会委员把一个又一个承载社会关切的问题,抛给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政府部门负责人。

    作为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形式之一,专题询问在2010年从法律条文付诸监督实践。2011年,围绕中央决算报告、保障房建设管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专题询问。

    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是专题询问的核心。在2011年的三次专题询问中,从询问人到应询人,大家有问有答、实话实说、坦诚相对,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深入交流之后解决的途径逐渐明晰。

    经过两年来的发展和完善,专题询问正逐步走向常态,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而专题询问的透明度、开放度也越来越高,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丰富。

    “从前年的‘问钱’、‘问粮’、‘问医’到去年的‘问钱’、‘问房’、‘问教’,无不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重点。牵住了‘牛鼻子’,专题询问就能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监督效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说。

    关注民生,推动发展——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落实,听取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一系列政府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执法检查,密切跟踪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王磊说,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多发期。人大加强监督工作,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换届保障选举权

    2011年5月6日,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齐聚北京西皇城根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参加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学习班。一场涉及亿万人的选举,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参加这一轮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预计达9亿多人、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

    这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如何划分好选区,怎样做好选民登记,2亿多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怎么保障,如何更好地介绍代表候选人……新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新的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编发工作手册和知识挂图,及时答复地方提出的请示和法律询问,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还通过答记者问、编发知识问答等方式加强指导,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

    依法有序、保障民主权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各地在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上海市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选民登记,广州市组织了所有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深圳市专门为流动人口分配代表名额……

    从西部边陲的喀什,到黄浦江畔的上海;从中国北端的黑龙江、吉林,到祖国南隅的广东、广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选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9个省区市依法选出了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其中11个省份已依法在代表选出后两个月内召开了新一届县乡人大第一次会议。

    “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说。

 
 
 相关链接
·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2月15日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
· 秦光荣当选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纪恒当选省长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和监督工作计划公布
· 罗保铭当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蒋定之当选省长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昆明召开基层人大代表座谈会
· 人大常委会将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立法后评估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