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公务员代表与港澳同行探讨“知识产权贸易”
新华社香港3月13日电(记者曾繁娟)“知识产权如何估值”“知识产权如何证券化”“知识产权交易有何模式”……13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公务人员交流活动”上,来自广东、云南、四川等6个省份的代表与港澳同行就知识产权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主办方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知识产权署)介绍,本次交流以“知识产权贸易——创新·管理·商机”为主题,为期4天。当日的活动主要为专家讲座,香港商业价值评估公会咨询委员会创会会长余锦雄和美中商业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高林分别就《知识产权估值》和《如何把知识产权转换成经济价值》进行了讲解,并与代表们互动交流。
后续几日将由每个省份及港澳代表作专题发言。此外,代表们还将参观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和香港科学园,并将于16日移师澳门开展活动。
知识产权署署长张锦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不仅要关注“打假”维权,更要重视知识产权贸易。他说,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署的愿景是发挥香港独有优势,搭建一个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贸易平台,让知识产权真正转换为资本,成为经济转型、企业创富的工具。
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罗旋已连续五年参加这项交流,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次来都会有新收获、新启示。她说,专利的产生分布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因此知识产权贸易有其特殊性,需要一个展示、推介的平台,香港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采取了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内地学习和借鉴。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也表示,交流“很有收获”。她说,四川已经完成灾后重建,省委、省政府把做大做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希望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让知识产权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加强业界沟通交流,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以及加快人才培养,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自2006年起牵头举办“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公务人员交流活动”。主要成员涵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简称“9+2”经济区),即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内地九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