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永恒的主题 创新的实践--记民政事业开拓五年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8日 15时0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卫敏丽)农村低保制度从试点探索到全面建立,社会福利由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型,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迈进规范化、人性化,社区建设由城市拓展到农村,社会组织走向积极培育发展、严格依法管理……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的要求,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民政事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这是升华的民政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民政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2011年6月16日,民政部向社会发布《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全面盘点总结2010年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细心的人们发现,延续多年使用的“年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从此悄然更名。

    更名细节的背后,是民政工作宗旨的与时俱进。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期待,民政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凝聚力量,指导实践,拓展民政事业发展道路。工作宗旨由“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丰富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全国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4267个、社区服务站48858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84841个。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已经达到28.9万个,注册的社区志愿者达到3100万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0多万人次。

    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7万个县乡设置8000多万块地名标志,开通地名问路服务热线307条,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由被动向主动、由批评教育向教育矫治、由简单送返向儿童权益优先转变;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全国70%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大清明节祭扫安全保障力度,建立了财政对困难群众的丧葬补贴政策,惠民殡葬政策覆盖5.2亿人。

    加大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

    人们欣喜发现,五年来,民政工作逐渐改变单一系统内封闭运行的工作机制,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福利彩票发行、慈善捐赠、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力量逐步壮大。

    这是永恒的民政主题——优先安排民生工作,不断提高“民政为民”服务水平

    枝叶关情,民生至上。

    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表明,民政事业发展五年间,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

    过去五年,民政部门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各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

    全国年均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累计帮助受灾群众重建住房19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补助由五年前的人均100元提高到150元(台风灾害单列为人均70元),倒房补助由每间补助300元提高到户均补助1万元,高寒寒冷地区达到户均1.4万元,冬春生活补助由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

    过去五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覆盖城乡、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低保对象由不足500万人增长到5313万人。城市低保月标准从每月170元提高到288元,农村低保从每年840元提高到1718元。普遍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3.38亿人次,资助参加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2.64亿人,实施大病救助7340万人次。

    过去五年,社会福利惠及范围适度扩大,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在15个省份全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在14个省份建立,12个省份开展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包括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政策措施在内的孤儿国家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推动建立残疾人补贴制度,开展社区康复,康复辅具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过去五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协调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已经建立,抚恤补助标准逐年较大幅度提高,优抚对象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从460多万人增加到近1000万人。建立烈士褒扬金制度,大幅度提高烈士抚恤标准,加强了边境地区烈士纪念设施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这是创新的民政事业——用改革的方法解决民政工作深层次矛盾,以创新的思维寻找民政事业发展新举措

    张坤是广东东莞的一位民营企业家。20多年来,由他创始发起的“坤叔助学团队”已经资助了2600多名学生。但由于登记注册难,始终处于非法状态。

    2011年10月1日,“坤叔助学团队”终于“转正”,坤叔挂牌成立了“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可以“阳光”地开展各项活动。

    这一重大转折,得益于民政部门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坚持和努力。

    五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积极完善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政策,分类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建立改革创新观察点,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地区先行先试,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源泉,创新是灵魂。

    回顾过去五年,民政事业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以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民政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以创新的思维来寻找民政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使民政工作紧跟时代步伐。

    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新领域顺利开启——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推进人才评价,拓展人才使用平台,深入开展试点探索,建立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截至目前,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和教育培训,产生了20多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专业力量。

    倡导社会互助,创新工作方法,福利彩票和慈善事业在扶危济困、安老助孤、赈灾救贫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年间,福利彩票发行总量达4732亿元,年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共筹集彩票公益金近1510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强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推动慈善组织公开透明,基本形成了以慈善文化、慈善组织、慈善政策、慈善募捐为基本架构,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

    国际合作力度显著加强,民政事业正以崭新姿态“走出去”——

    总计开拓并执行了60个双多边国际合作项目,外方投入资金达4.2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民政工作各领域。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民政工作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政事业这艘航船必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方向的指引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伟大征程中,再铸新的辉煌!

 
 
 相关链接
· 民政部和河南省决定共推中原经济区民政事业发展
· 民政部发布2012年1月份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
· 两部门通知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