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工会尽职,从公开电话开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9日 07时34分   来源:人民日报

    “有事找工会”,这是很多职工耳熟能详的口号。近日,山西省总工会要求10万名企业工会干部公开手机号,覆盖到750万名职工,力求破解这一口号背后“工会在哪里”、“怎么找工会”的问题。

    工会干部主动公开手机号,拉近了与职工的距离,让工会工作进一步由幕后走到台前,是公开承诺、敢于担当的表现,能更好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更有利于增强工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不过,公开电话,可能只是挑战的开始。类似举措,其他领域、不同地方也曾有尝试。今年2月,湖南长沙公布5200多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却引来“双向不适”。公众揶揄“作秀”:很多电话打不通,通了没人接,接了没耐心,交不上心、解不了难;官员抱怨“被扰”:试探性电话多,盲目打的多,甚至推销电话、“走后门”电话也随之而来,不胜其扰。

    这些问题,电话两头的山西工会干部与职工,可能马上就会遇到。如果公开的号码总是“不在服务区”或“正在通话中”,如果打通了电话不过是发发牢骚、听听安慰甚至遭遇“哦”、“嗯”、“啊”的单音节回应,恐怕不仅达不到公开号码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每一起劳动关系纠纷背后,都有复杂的矛盾。面对职工诉求,工会干部既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绝不是接听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说到底,公开电话体现积极、主动的姿态,但要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履行工会职责,还需要更多有效的创新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以农民工为例,截至去年9月,工会中农民工会员有9286万人,但相对2.5亿农民工,比例仍不过半。从跳楼讨薪到开胸验肺,折射出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亟待加强。再比如,近年来劳务派遣明显增多,但劳务派遣超出适用范围,派遣工合法权益易受损害,问题甚至蔓延到一些大型国企。这些都是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有效应对。

    要超越“接线员”的定位,工会本身的制度建设,同样需要加强和改进。广州市总工会曾做过一项调查,八成工会主席属“兼职”,且多为党委、纪检、行政干部。在很多企业,工会干部的饭碗是企业给的,这让工会工作难免受到掣肘。据报道,上海一外企员工甚至因组建工会而被解聘。如何在组织设计与人事安排上,让工会走出与企业的依附关系?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工会职能与工作方式?这呼唤着工会制度更科学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通钢事件”、“富士康悲剧”还是出租车司机停运,如果有工会的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可能会呈现不同的走向。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组织需要不断变革、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公开手机号,或许正可成为一个好的开始。(姜赟)

 
 
 相关链接
· 宁夏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14日在银川启动
· 贺国强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
· 国资委:2012年中央企业工会工作强调六大要点
· 气象局与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第九次联席会议召开
· 国资委央企工会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五项重点工作
· 辽宁各级工会干部将进企业面对面为职工解难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