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如何关上安置房“质量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28日 07时33分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为了速度不管质量是“讲政治”,那么,安置房“质量门”造成的后果又算什么呢?

    江西省最大的地震灾民安置小区瑞昌市(县级)瑞民家园,日前被媒体曝光存在竹篾窨井盖、“纸壳”单元门等质量问题。当地政府也承认,因建设工期短,房屋“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问题。

    安置房的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众,政府有责任让他们住上舒心、满意的房子。开工前,也常能看到地方政府要做“民心工程”、“阳光工程”的凿凿表态;但建成后,却不时曝出各种“质量门”。这种反差不仅让百姓期待落空,也使政府公信力受损。

    安置房“质量门”的出现,自然与开发商缺乏“道德血液”有关。不过从道理上讲,安置房建设要经过设计、开发、施工、监理、政府验收等关卡。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安置房带病闯关的能力怎么那么强?明明有监管验收环节,为何有人看守却无人设防?

    监理专家被称为房屋质量的“把关人”。就瑞昌安置房来说,问题反映多年,却长期未能解决。是把关能力不足,还是监管态度不正?群众疑惑重重。监理本应是公正的第三方,然而,从以往媒体披露的其他地方情况看,一些监理专家往往“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监管功能无法发挥。不仅如此,在“竞争”的逻辑下,一些监理企业底线频频失守,不再做给开发商找麻烦的“婆婆”,而当起了听话的“管家”。

    如果说,监理企业的花瓶角色中看不中用,那么作为验收主体,政府的作为同样值得反思。目前,政府验收房屋,采取“抽检”和“竣工备案”制。“抽检”就不会挨家挨户,存在漏洞;“备案”是例行公事,不出事不追究。这种监管稍显粗糙,离百姓需求距离较远,还需积极创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瑞昌当地一方面表示“房屋结构安全可靠”,一方面也承认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并解释安置房在建设过程中,在当时是政治任务,工期被缩短,对质量肯定有影响。这种解释其实难以说通。如果为了速度是“讲政治”,那么,安置房“质量门”造成的后果又算什么呢?据悉,瑞昌政府称已成立调查组,保证十天内处理到位。这样的姿态固然值得鼓励,但为何不能提前做到呢?

    今年保障房要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质量问题不容丝毫马虎和放松,它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房地产调控大局。保障房质量不过关,没人愿买愿住,就起不到保障百姓居住权利的作用,难以达到分流刚性需求的效果,给楼市调控埋下隐患。

    “要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中央领导的表态,言犹在耳,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莫要当成耳边风,还请提前关上安置房的“质量门”。(闻悟)

 
 
 相关链接
· 中冶承建四川屏山县城迁建移民安置房开始交付
· 重庆市:生态和扶贫移民政府安置房免征契税
· 安徽省太湖县“问题安置房”调查处理结果公布
· 北京最大棚户区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
· 京煤集团房山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启动
· 青海发布"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