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综述:半载风雪路 科考谱新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6日 07时0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4月5日电(记者黄小希)5日21时左右,搭载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并将于8日停靠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半载风雪半载歌。肩负光荣使命、心怀神圣梦想,222名考察队员迎战西风带、严寒、干燥、强烈紫外线……以勇气和智慧完成了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取得了深冰芯钻探、南极巡天望远镜、南北极环境综合调查专项等项目的突破性进展,书写下南极科考的崭新篇章。

    科学考察:在困难中创造新记录

    “经过大家4个多月的努力,科考队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现在返航。”北京时间3月6日20时,随着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话音落下,“雪龙”号科考船载着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及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在一片风雪中“回家”。

    南极科考期间,来自祖国的关怀激励着考察队员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我国南极科考历史上的诸多突破:

    ——在严寒、缺氧、高海拔的南极内陆,昆仑站队26名队员在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完成了深冰芯钻探导向孔铺设,并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安装在冰盖之巅,为今后昆仑站科考打下坚实基础。

    ——在风浪肆虐的南极半岛海域,大洋队24名队员经过13天艰苦作业,完成了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作业站点达46个,获取样本8500个。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如此规模的大洋考察,填补了我国在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的空白。

    ——在中山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这是我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在长城站,考察队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坚持对站区附近的海豹进行调查,并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为以后深入研究南极海豹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不仅如此,第28次南极科考中,普里兹湾海域见证了我国大洋考察的多个首次:首次布放并回收两台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仪;首次成功回收隔年布放的潜标系统;首次布放4套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的锚定潜标……

    在直升机支持下,科考队员还首次对南极冰盖边缘的达尔克冰川进行了航空摄影,拍摄范围约为100平方公里。此次航拍不仅能获得达尔克冰川的航空影像,还可获得中山站所在的协和半岛的最新正摄影像地图。

    继中山站永久性验潮站之后,又一座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在长城站的长城湾附近建成。在南极洲建立验潮站,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研究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的需要,而且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动态依据。

    物资补给:与时间和天气赛跑

    仪器设备、食品、油料……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站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支撑。

    此次航程中,“雪龙”号科考船承担了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一船三站”的物资运输任务。船员们克服了载货量大、人员多、航程紧、冰情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为科考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航行、后勤和科考保障。

    自2011年11月底“雪龙”号停靠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域,紧张的中山站第一阶段卸货、长城站卸货以及中山站第二阶段卸货工作就依次拉开序幕。

    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卸货开始之前,第28次南极科考队都要多次召开会议,根据具体情况商讨制定方案,并成立指挥部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每一批顺利运抵站区的物资背后,都写满了执着与艰辛:

    茫茫海冰上,一辆辆雪地车拖拽着雪橇,在“雪龙”号与中山站之间穿梭。11月正处于极昼期的南极没有夜晚,卸货中的科考队也无眠,队员们轮番作业,将中山站度夏所需物资以及昆仑站队物资运达中山站,确保了26名内陆考察队员按原计划出发前往昆仑站。

    2012年的第一天,“雪龙”号科考船抵达长城站锚地,长城站卸货“战役”打响。风雪中,考察队员们24小时作业,用4天时间将700吨物资按时运抵站区。仅1日当天,11个集装箱就从“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运送到长城站码头。

    2月上旬,持续的偏东风将大量冰山和浮冰吹到中山站码头附近,将航道堵死,中山站第二阶段卸货工作步履维艰。为了确保将中山站正常运转所需的油料卸运上站,科考队派出小艇在浮冰与冰山间探求航道。短短4公里,作业人员驾着小艇左躲右闪地穿行了7个多小时,饥寒交迫不说,还要随时提防冰山“翻身”。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考察队员齐心协力,竭尽所能完成了本次科考的卸货任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副领队朱建钢说。

    工程建设:在风雪中盖房

    盖房子不容易,而在冰封雪飘的南极盖房子难上加难。20多年来,经过一批批考察队员的努力,我国南极考察站站区面貌逐渐改观,功能不断完善。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期间,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长城站进行了“十五”能力站区工程后续建设和设计、站区储油系统后续建设、卫星通信系统升级和维护、站区上下水管网系改造、文化建设等多项工程建设和保障项目。站区各建筑文化建设室内实施工作的完成、站区储油区8个油罐上精心绘制的“八仙过海”主题画、矗立在站区的“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八个大字,更是让长城站刮起一股“中国风”。

    在中山站,由于直升机事故,建材未能完全卸运上站,施工进程受阻。但来自中铁的施工人员利用有限时间,完成了宿舍栋、发电栋主体结构的吊装焊接工作。

    零下30多摄氏度的南极冰盖上,来自宝钢的施工人员像“搭积木”一样,把在国内预制好的钢构件和各种板材拼装起来,完成了昆仑站综合楼二期工程。

    在南极内陆地区施工,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施工人员要用带铲斗的雪地车把雪铲平,用履带压实,在压过的雪地上铺一层木板,木板上放置一组钢结构基础,而后才能在钢结构基础上安装钢柱,并在钢柱上架设钢梁,形成一个屋架,再在屋架上铺设地板,搭建保温墙板和屋顶。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昆仑站综合楼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建筑。它的建成为昆仑站下一阶段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集体活动:在艰难中鼓舞士气

    紧张工作之余,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为科考队员们鼓劲、打气。

    从天津起航不久,第28次南极科考队开办的“南极大学”就在“雪龙”号科考船上正式“开学”。“南极大学”校长、领队李院生为队员们讲授了“开学第一课”——《走进南极看地球——目击全球气候变化》。

    在航渡期间开办“南极大学”,已成为历次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个传统。通过邀请参加南极考察的各学科专家讲授有关南极冰川、大洋科考、天文等领域的知识,“南极大学”成为活跃气氛、丰富知识、加强各学科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012年农历春节到来之际,长城站邀请智利费雷站、智利海军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阿蒂卡斯站等国外考察站站长和队员到站联欢,中外考察队员一起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南极春节。

    在中山站,冰上野炊、夏季运动会、迎新春国际联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为队员们留下了独特的南极记忆。

    科考队临时党委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顺利完成考察任务提供了保障。

    “创先争优活动以第28次南极科考队的任务为主线,不仅充分发扬了南极精神的光荣传统,丰富了南极文化,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团结队伍,提振士气,鼓舞科考队员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第28次南极科考队临时党委书记刘刻福说。  

"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 凯旋"回家"

    新华社“雪龙”号4月5日电(记者黄小希)北京时间5日21时左右,“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并将于8日停靠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在航行5个多月、2.8万余海里之后,“雪龙”号终于凯旋“回家”。

    “雪龙”号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正式起航,11月11日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11月底到达南极中山站,先后完成了中山站及长城站的货物卸运。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和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于今年3月6日搭乘“雪龙”号自中山站附近海域启程回国。 >>>详细阅读

是探索者,也是寻梦者
--南极微访谈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

    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雷娜通过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向亲友问候(2月24日摄)。2月25日,距北京12553公里。预报中的暴风雪没有如期而至,披着厚厚羽毛的贼鸥在窗外轻盈地掠过,远处千变万化的冰山清晰可见。这是南极中山站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因为有了互联网这座“桥梁”,“中国网事”记者从南极连线北京,和亿万网友一起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人们在重复着一个百年之问:在南极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与烦恼——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新华社发(刘健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黄小希、李响、娄辰、潘旭)2月25日,距北京12553公里。预报中的暴风雪没有如期而至,披着厚厚羽毛的贼鸥在窗外轻盈地掠过,远处千变万化的冰山清晰可见。

    这是南极中山站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因为有了互联网这座“桥梁”,“中国网事”记者从南极连线北京,和亿万网友一起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人们在重复着一个百年之问:在南极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与烦恼--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南极科考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南极大学"毕业
·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返回北半球
·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启程回国
· 第28次南极科考的166名度夏队员5日告别中山站
· 中俄南极科考人员在中国中山站举行学术交流会
·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启动普里兹湾海域调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