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光明日报: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需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9日 07时24分   来源:光明日报

    据媒体4月5日报道,首都图书馆联盟近日成立,清华、北大等26所高校的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然而,记者在对已开放的高校图书馆进行探访时发现,多数图书馆对社会读者设置了门槛,使校外读者望“图”兴叹。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指高校图书馆允许校外人士入馆查阅和借阅。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如今,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26所首都高校的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谓在探索全民信息资源共享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读者不需要任何证件就可以入馆。从图书馆管理角度看,设置基本的入馆门槛,比如身份证,显然是合情合理的。这方面,就连本身就是面向全民开放的国家图书馆,也需要身份证或读者卡这样的入馆凭证。而即便高校师生进入本校图书馆,也需要有校园卡。没有这样基本的门槛,图书馆书报杂志的管理就会陷入混乱,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恐怕难以避免。而另一些入馆门槛,比如持有单位、街道或社区开具的介绍信,则显得没有必要。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外人员的入馆,势必会挤占有限的图书资源和座位资源,与学校师生的权益发生冲突。在高校图书馆资料和座位比较有限的当下,这种冲突尤为明显。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便能够同时满足校内外读者的需要。如果暂时无法两方面都满足,那么就应该优先满足校内师生的需要,毕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科研和工作,提供信息资料和学术资源支持。

    对此,有人会搬出国外,特别是社会服务已达到较高水平的英美高校图书馆的例子,来说明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无门槛、无收费、无条件地对公众开放,全民共享。但我们须知,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对公众开放,多数是建立在国立、州立、市立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发达的基础上的。而且,国外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社会化服务,与其一系列条件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实际只是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补充而存在的。

    所以,理性而言,完全照搬英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做法,与国情并不相符。高校图书馆的开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等有效保障。(胡乐乐)

 
 
 相关链接
· 罗志军会见美亨廷顿图书馆馆长斯蒂夫·科布里克
· 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签署协议推进战略合作
·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亮相重庆
· 钱学森图书馆吸引各界参观者
· 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以来吸引青年学生等各界参观
· 深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图书馆之城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