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个重大专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 江国成)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日介绍,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70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3000多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超过4400亿元,这些专项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内多个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升了相关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这些专项包括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网络、彩电产业战略转型、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生物疫苗、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质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以及信息安全等。
据发展改革委高新技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信息产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实现商用,并在海外市场成功推广应用;建成了在全球技术领先的IPV6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用户已达5659万户;高世代TFT-LCD面板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材料取得突破,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生物产业领域,盐酸安妥沙星、重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创新药物获得批准,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单抗药物实现产业化,复方丹参滴丸进入美国三期临床试验;新型高效大通量分析生物芯片正在大规模占领市场;转基因抗虫棉已实现大面积种植;国家基因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可溯源性生物样本保存规模全球前三。
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标志性成果,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我国还构建和完善了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和卫星通讯三大应用体系,初步实现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的“村村通”和远程教育已覆盖通电乡村,提高了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伴随着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实施,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上海、北京、深圳、长株潭、西安等若干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以青岛、德州、成都、东莞等为代表的专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效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科技重大专项培养工程博士校企对接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2012年3月30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在京召开“面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养工程博士高校-企业对接会”。 >>>详细阅读
综述:我国高技术产业已成为转型发展重要引擎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 江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记者5日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 >>>详细阅读
三部门共同部署研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重点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精神,全面部署推进重大专项2012年工作,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工作计划安排》。3月12日,三部门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工作部署会。会议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许倞主任主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刘艳荣巡视员,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金奕名副主任、刘玉兰副巡视员,财政部教科文司居昊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各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专职技术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