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20日电(记者 周楠)“砰”的一声,一年的心血倾倒在门前的垃圾堆里,果农张凤鸣扭过头,不忍看,“起早贪黑,辛苦一年,最后还是白干了。”
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数万果农遭遇椪柑难卖的其中一幕。
“从去年11月底摘下后,已经在家储藏了4个月,价格一直在下降,但还是卖不掉。这段时间天气变热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家里,今年损失起码6000元以上。”一屋子椪柑已经散发出腐烂的异味,张凤鸣看了后直摇头。
10年前,椪柑是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新希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老百姓生活贫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引入椪柑,引导老百姓大面积种植。
湘西椪柑刚上市时获得热销,湘西州扶贫办主任宛庆丰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椪柑最高能达每市斤1元钱,一亩能获利1500元到2000元,带动了一批农户致富。
随着长江流域多地大面积种植柑橘,2006年后,柑橘类水果的市场供应量陡然猛增,供过于求。在新品种的对比下,位于大山深处的湘西椪柑的品质提升、市场开发都显得落后,市场欢迎度每况愈下,价格逐年下跌。
宛庆丰告诉记者,椪柑的种植成本约为0.35元/斤,今年的椪柑价格最低达0.1元/斤,结果还是卖不掉。有的果农没办法,一狠心,指着几万斤一堆的椪柑,眼睛一闭,对水果贩子说,“一千元,你拖走算了。”
记者在山上看到,还有不少果实结在树上没有采摘。果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工一天摘400斤果子,工价一天80元,分摊下来,每斤椪柑光采摘成本就要两毛钱,已经超过了卖价。”有些地方的果农眼看亏损太大,开始砍椪柑树,换种其他经济作物。
据当地有关负责人粗略估计,整个湘西州大约生产50万吨椪柑,有近10万果农遭遇椪柑卖难,对于收入微薄的果农来说,损失惨重。
当地政府一直在想办法,宛庆丰告诉记者,湘西从州到县都成立柑橘办,工作人员在全国跑,帮果农寻找销售渠道。
去年年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及扶贫攻坚正式启动,给当地带来了发展机遇。宛庆丰说,当地在积极争取引入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希望将来帮果农解决销售难题,同时,还将引导果农转型,改变单一的椪柑种植模式。他呼吁,湘西生态环境良好,出产的都是绿色水果,希望能有大型水果加工企业进入,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帮助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解决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