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20日电(记者 代群)安徽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机制,让群众面对面评议身边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评议过程中,不少群众反映,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身边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他们盼望创先争优在继续坚持实效的同时,能够“长期化、制度化、日常化”开展。
62万件实事赢得民心
安徽省创先争优群众评议活动自今年年初开始,历时3个多月,全省12.1万个党组织进行了评议,参加的党员群众达315万人。
在评议中,基层群众对安徽省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创先争优,为基层办事印象最为深刻。安徽寿县九龙村村民许凤娟说:“我是养鸡专业户。村里搞创先争优活动后,村党总支帮我修通了鸡场的石渣路,协调镇畜牧防疫站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资金困难,使我走上致富路。”
在淮南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村民黄明淑说:“我们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里专门开过几次会,问我们有啥建议,当时有人说周边治安不太好。村里为了村民的安全着想,为我们安装了路灯和摄像头,我们下班走夜路再也不害怕了。”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始之初,安徽省就确定了融合地方特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思路,全省5万多个基层组织结合自身特色确定主题活动,以贴近基层实际,使得党员好参与,群众看得见,活动显实效。据初步统计,2年多来,安徽各级党组织共为基层群众办实事62万余件。
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也深受教育。淮南王庄村党员沈传宽说:“我对创先争优的理解就是一句话‘创先争优当模范党员,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我家里有挖掘机在外搞工程,一年收入近10万元。2011年,我在党总支的号召下,解决了十几个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现在他们每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寿县九龙村蘑菇种植业合作社社长陶祖超在创先争优中承诺带领20户群众致富。他说:“一年来,我把原来的20个大棚扩大到32个,实现收入20多万元。同时,积极向周边农户免费传授蘑菇种植技术,带领26户群众种植蘑菇实现致富。”
推动创先争优和基层实际工作融合
在创先争优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安徽省在全省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评议活动,借助群众“慧眼”评议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这一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二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参与。
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炯介绍,安徽省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群众评议活动。评议邀请群众代表、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等参加。评议人员当场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党员领导干部对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回应。
“群众评议”开展后,安徽各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为百姓办实事的热情更加高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对村民提出的12个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党总支综合群众评议意见,提出组建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及交通运输专业合作社并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织开展新春文艺汇演、篮球、棋牌比赛等文化活动;做好农田水利、村庄道路等设施建设。
期盼创先争优活动“长期化、制度化、日常化”
寿县九龙村65岁的老村干部葛中元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党总支把与党员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作为承诺内容,承诺全部得到兑现,很多以前想干没有干的事都干成了。看到这些变化,打心眼儿里高兴。希望创先争优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也要继续发挥余热,支持村里工作。”
合肥市花园街道党员郑昌国说:“2010年,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小红帽’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每次都积极参加,现场免费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在日常营业中,我每年义务上门为社区邻里进行家电检查与维修。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感恩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满足感。我希望创先争优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不断发挥党员在社区中的模范作用。”
据安徽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安徽省正在归纳总结创先争优活动中基层涌现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定,使其长期发挥作用。如: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长效机制,对照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标准,量化星级设置,接受群众评议,深化评定结果运用,持续推进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