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舟曲4月26日电(记者张泽远、白丽萍)舟曲灾后重建开始以后,援建企业需要用人,当地在外打工和准备外出务工的人们都选择留在舟曲,参与家乡的灾后重建。
在舟曲峰迭新区的建设工地上,在甘肃住建房一建第八工程公司打工的杨西洮激动地告诉记者:“在舟曲工地上打工,收入比以前好多了,一天能拿到160元。在外面打工又要花路费,还有住宿的消费。现在不用花路费,也不用其他消费,还可以为家乡建设出点力。”
泥石流发生之后,许多受灾群众失去了房子和耕地,大部分受灾群众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生计。随着舟曲加紧灾后重建进度,当地援建企业急需大量重建人员。舟曲县与当地援建企业进行合作,按照重建项目用工工种对当地受灾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帮助他们到重建项目单位务工。
春天的舟曲披上了一层新绿,在泥石流一度肆虐的罗家峪和三眼峪,两条巨型泥石流排导渠已完全建成。放眼望去,只见一幢幢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记者在舟曲县江盘乡河南村看到,当地十余名村民正在陈文军自家的苗圃基地务工。泥石流发生后,陈文军就再也没有外出打工,他向县政府租用了150余亩土地,在家门口投资建起了苗圃基地,帮助解决当地村民就业。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听到政府对农户实行分类扶持的消息,自己不停琢磨,分析后决定办个苗圃基地。现在不仅把当地的受灾群众集中到这里,和他们一起创业建设家园,而且还可以照顾家人,以后不再外出打工了。”陈文军说。
据了解,舟曲县今年将围绕增收产业和家庭实际实行分类扶持,对有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户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和设施养殖。同时,结合粮油交易市场、山野菜加工厂等灾后重建产业项目和设置小区保安、保洁员等办法,增设公益性岗位,使完全失地的灾区农民稳定就业。
舟曲县月圆村的村民冯军平,在泥石流中失去了所有家人。当他一蹶不振的时候,听到政府对受灾群众帮扶的政策,开始带动当地受灾群众开办砂场进行创业,一方面解决生计困难,一方面可以帮助提供重建材料。“我们除了给重建项目提供材料,还能产生十几万元的利润。”冯军平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高楼说,“眼前的这片土地不久后将重新恢复生机,希望舟曲人忘记过去,继续过上好日子。”
舟曲县县长石华雄表示,目前舟曲当地受灾群众从事重建工作的有万余人,人均月收入在2400至4500元之间。“但是舟曲灾区民众中仍有一部分失地农民面临就业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受灾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舟曲县还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规划。”石华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