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 韩洁 何雨欣)上市公司潍柴动力本周披露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这家大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26.65%和44.57%,其中销售额减少直接导致营业税收入下降四成多。
潍柴动力的税收下滑,成为开年中国税收形势颇具代表性的例证。
伴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税收增速呈现明显下滑态势。然而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却传递出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明确信号。如何看待当前税收增速下滑形势?税收增速下滑为何还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全国税收增速创三年最低
随着各省份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状况,税收增速下滑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词”,直接导致财政收入增幅的回落。
“今年一季度北京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增幅恐怕是全国最低,一、二月份是负增长,3月份刚刚转正。”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对记者说。
对比目前已公布省份的财政数据可以发现,除了一季度北京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35.1个百分点,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的财政收入也是个位数增长。
事实上,这种回落势头已在绝大多数省份出现。重庆增幅回落64.6个百分点,新疆增幅回落超过50个百分点,河北、吉林、宁夏等增幅回落也近30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中,近九成来自于税收。财政部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25857.81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为近三年最低水平;增幅回落22.1个百分点,也是近三年同期最低。
“经济放缓,税收增速下滑并不意外,但地方收入增速出现‘集体’下滑,应引起关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近几年虽然东部地区财政增速有所放缓,但中西部地区增长势头强劲。如今中西部也开始放缓,这意味着以往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将迎来“拐点”。
结构性减税政策不动摇
“经济放缓,货运市场萎靡,物流总量下降,公路上跑的货车少了,发动机需求自然下降,影响了企业销售和税收。”潍柴动力一位高管这样对记者解释。
专家指出,一季度税收增速下滑,是多种因素叠加所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8.1%,导致与经济指标密切相关的税种收入增速放缓,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回落近20个百分点。
受房地产调控影响,一季度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回落明显,契税、房地产营业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41.1和45.8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增速回落108.4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实施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带来减收影响,如去年11月起国家提高增值税起征点,今年又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带来增值税减收。受个税改革影响,一季度个税收入增速也回落了43.2个百分点。
税收增速下滑了,政府“钱袋子”紧了,收支矛盾更趋紧张,不禁引起关注:减税政策将如何持续?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抓紧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税收增速下滑与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并不矛盾。”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更应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冲抵不良预期。更何况,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速与经济增速是相适应的,并没下滑到要动摇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地步。
在结构性减税中释放活力
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减税,是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在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中,结构性减税取代“增支”成为重心。
国家今年确定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中,落实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稳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一系列减税举措在为企业和个人减负的同时,无疑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为例,作为今年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这一改革一旦全面铺开,减税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今年我国调低了经济的增速目标,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转型上,越是这种情况,越要发挥结构性减税作用,相对于今年的赤字规模,结构性减税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而对于中小企业减负问题,贾康认为,当前关键要把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如提高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需在各地尽快形成实施细则,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此外,结构性减税也要做好“增税”文章。专家说,结构性减税的内涵就是要向高收入者、高污染企业多征税,给中低收入者、小微型企业减税,在这一背景下,推进资源税、房产税、环境税等改革已列入税改计划。
“结构性减税会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韩杰告诉记者,以北京市为例,虽然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在减弱,但金融、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等行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收入“多点支撑”局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