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5月8日电(记者李美娟)正是雨天,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天心镇水龙村村民黄水发仍在新房子里做事,“想早点住过来,早安心!”他笑着说,“现在住的水龙村的房子后面就是山,每次下雨吓得要死,怕后面的土堆倒下来砸倒房子。现在有补贴、有政策,能搬出来真的好高兴。”
黄水发的新房所在地是天心镇千村塅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处于镇边上,离水龙村25里路。记者看到,20多排整齐划一的红砖房正在这里兴建,马路的另一边是赣州市最大的移民安居社区—和新社区。社区内道路畅通、房屋整齐、环境优美,还有休闲广场。
安远县地矿局副局长唐中旗告诉记者:“千村塅将比和新社区建得还好。”他说,包括黄水发在内的100多户移民今年就要搬过来,主要来自深溪村、大坋村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或深山区,这些村离安远县城50公里至100公里。
江西位于我国江南山地丘陵区和多雨区,山地与丘陵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6%与42%,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暴雨型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一般年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洪灾。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发生各类大小地质灾害15723处,共造成90人死亡、107人受伤,毁损大量房屋道路。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胡宪说,对于地质灾害防治,以前主要是工程治理,但是,对于点多分散、“房前屋后”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小规模地质灾害,往往难以做到及时有效避险。“赣州有一个县在一天内5个地质灾害发生点死了10个人,令人痛心。”
胡宪说:“为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我们认为‘解危’应优于‘济困’,应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民的特殊对象。2010年5月份省里决定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高、工程治理难度大的群众,实施避灾移民搬迁。”
江西省避灾移民搬迁户的建房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直补到户资金标准不能低于人均3500元。2011年,江西省共整合各类资金6.49亿元用于避灾移民搬迁。截至年底,全省已落实搬迁移民9564户、40618人,今年还将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6万群众进行搬迁。
记者采访中发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选择尽量做到了“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黄水发说:“在水龙村孩子上小学要走10多里路,搬到这里来以后只要10分钟就可以。”
分散安置一般也是选择在就近的公路沿线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记者在赣州、吉安等一些公路两边,看到不少10户左右的移民新村。遂川县黄坑乡周园村黄西公路边上,8幢房子整齐划一地立在马路边。34岁的李小华告诉记者,他们是周园村黄金村小组的村民,2011年在政府避灾搬迁的补助政策帮助下建起了新房。
李小华笑着对记者说:“雨天,我们不再害怕山塌砸房了,安全了、踏实了。”这也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