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8日电(记者席敏、袁军宝)记者近日在山东采访发现,山东省民营经济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草根经济”迅速壮大,不仅改变了国有经济偏重的格局,也为山东应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添了强劲动力。
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山东省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扶持。今年一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共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山东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3%,占全部投资比重的80.7%。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巡视员王天仁说,2011年山东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9万户,注册资本3056亿元,分别占市场主体总量和总注册资本的98.6%和72.2%。也就是说,平均每28个山东人中就有一位“老板”。
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山东省创业人员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按照规定提供贷款担保。
今年31岁的王楠在2011年创办了山东滨州成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动漫制作等,月业务额超过100万元。王楠说:“地方政府鼓励我们创业,公司创办初期就得到财政担保贷款和750平方米用地的两年使用权,这使公司很快度过了创业的困难期。”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既有“高山”又有“群峰”的民企发展局面,这种“草根经济”的做大做强,成为加快山东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