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刘诗平)银监会近日表彰了一批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表现突出的银行。记者对来自东部和中西部的三位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简短采访,听他们讲述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信贷术”。
台州银行:“三看三不看”的独特风险识别术
“对小微企业贷款,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看三不看’的风险识别技术: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浙江台州银行董事长陈小军说。
银监会统计,2011年末,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02%,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达5.14%。而台州银行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仅0.31%。
“台州银行良好的业绩建立在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上。”陈小军说,捕捉最真实的信息是银行识别风险的基础。所谓“不看报表看原始”,是因为小微企业一般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因此看他们在笔记本、甚至是一张纸上的简单流水账,以及发票、进货单等经营信息。
“不看抵押看技能”,小微企业很少有抵押物,台州银行把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作为判断其生存能力的重要依据。
“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小微企业通常是由其家庭成员组成管理团队,台州银行对客户家庭信息交叉检验,确定客户信用评级。
“我们以社区银行模式,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点设到社区、市场、农村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方,360天从早7点半到晚7点半营业;贷款从申请到发放,老客户立等可取,新客户两天到账,90%的贷款在一线支行办理完成,赢得了小微企业的信赖。”陈小军说。
九江银行:“五单”管理下的成绩单
这是江西九江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一份最新成绩单:截至2012年3月末,该中心累计发放小微贷款1.4万户,金额达18亿元,贷款由最初的月放款10多笔到现在近500笔,月放款金额1.3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0.17%。
“能否对企业经营情况了如指掌,是小微贷款的最大难点,也是银行风险防控的可靠保证,也决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的信心与水平。”九江银行董事长刘庭羡说,对于小微企业客户,必须用一套单独的方法应对。
对小微企业信贷,九江银行实行的是“五单”管理——单独配置专营机构与队伍,单列信贷计划,单独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单独考核激励。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家具有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城商行,2010年1月,九江银行成立小企业信贷中心,专营小微企业授信业务,总行垂直管理,优先资源调配,同时借助异地分行载体设立小企业信贷分中心,实现小微信贷技术的复制推广。
刘庭羡说,小微企业在市场最底层,贷款多为免抵押的信用贷款,这突显了小微信贷员与信贷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九江银行进行小微贷款调查时,不靠报表,眼见为实,以求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不重抵押重诚信,同时创新设计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刘庭羡说。
他说,贷前充分了解是九江银行风险控制的先行策略,贷后管理则是九江银行控制风险的一大法宝。
包商银行:“三个指引”做大小微金融业务
“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根本上讲是愿不愿做、能不能做、敢不敢做的问题。包商银行这几年下定决心,按照‘不做高楼做集市、不穿西装穿T恤、不看报表看存货’三个指引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得到广大小微企业客户的认可。”内蒙古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说。
截至2011年末,包商银行微小企业贷款余额69.92亿元,不良率0.44%。2011年实现利润5.75亿元。
李镇西说,包商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体会:一是在董事会层面要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二是要有与战略相适应的商业模式;三是要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而提炼的核心信贷技术;四是要有一支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客户经理和经营管理队伍;五是不断培育全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文化。
“对中小银行来讲,小微企业未来二三十年内的服务空间都会很大。”李镇西说,包商银行将积极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逐步打造一支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队伍,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