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他们的文化天空一样高远——农民工文化建设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2日 07时23分   来源:人民日报

    5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浙江省文化厅等承办的全国农民工文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浙江东阳召开。本次会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加快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召开的。

    让农民工共享发展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农民工总量约占城镇常住人口总量的1/3。但许多农民工因为户籍等现实问题而无法享受城市的种种公共文化服务。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农民工作为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对象,从制度上消除农民工文化服务提供中存在的互相推诿。

    位于太湖之滨的江苏吴江,是“农民工”这个称谓的发源地。吴江常住人口80万,其中外来农民工达65万,属于农民工的高密度集聚区。当地政府印发的《吴江市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意见》等文件从政策上保证了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从而让农民工共享吴江市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各地政府增强了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程度,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仅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参观,而且可以在群艺馆、文化馆享受各种艺术培训,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正得到有效的保障。

    发挥企业和社区的积极性

    深圳是一座典型人口结构倒挂的城市,户籍人口仅占20%左右,外来劳务工占了80%。深圳的一些企业积极构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的平台,推出帮助农民工实现学历教育的“圆梦计划”,受惠职工数十万人次。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大约52%的农民工住在用工单位提供的宿舍,发挥用工企业和城市社区的积极性,对于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是双赢之举。在深圳,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农民工文化,将此作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专家建议,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应参照本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应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

    是消费者更是创造者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需求上呈现出新特点、新要求。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渴望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从简单的娱乐消遣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从被动旁观型向积极参与型转变。

    今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发起了农民工歌曲采风创作及推广演唱的系列活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认为,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生活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工是文化的消费者更是创造者。

    许多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民工文化团体的扶持力度,培育农民工的文化主体意识。2008年7月27日,由深圳市宝安区文联和宝安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打工文学》创刊号出刊,《打工文学》周刊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外来劳务工的欢迎和喜爱。苏州市昆山开发区职工艺术团就是一支由80多名“新昆山人”组成的文艺团队,一直以来活跃在昆山的企业、街道、社区大大小小的舞台。东莞市自2004年起,设立了共计50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让以农民工为主的所有“新莞人”与本地作者享有同等的受扶持、奖励的权利。

    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说,虽然从总体上讲,这些年农民工文化受重视的程度提高了,投入经费增加了,但因为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起步时间不长,基础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还需要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多种创新。

 
 
 相关链接
· 文化部10日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布
· 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基层采风慰问活动启动
· 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举行会谈 蔡武、李纪恒出席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