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16日电(记者方列)记者15日从浙江省公安厅获悉,自3月以来公安部部署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中,浙江省公安机关破获经济犯罪案件5700多起,移送起诉2500多人。其中,案值1000万元以上案件159起,亿元以上案件50起,公安部督办案件19起。资料显示,经济犯罪数量剧增,非暴力、智能化特点明显。
据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是经济大省,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近5年来,经济犯罪发案增幅达15.26%。其中,非法集资、制假销假、非法经营、传销等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3月份以来,浙江公安成功侦破了新昌“4.15”伪劣胶囊案,刑拘犯罪嫌疑人20多人,扣押用于制造药用胶囊的工业明胶1吨以及胶囊成品、半成品100箱;丽水破获涉嫌制造销售“复方川羚定喘胶囊”等假药案,缴获的假药案值数百万元。
据杭州江干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利用无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人进行非法集资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2012年3月,江干区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嫌疑人以参与上海爱尚自动售货机有限公司咖啡机购机运营投资的名义向杭州200余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集资1200余万元。目前,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近年来,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以非暴力、智力化、侵财性等为特点的经济犯罪越来越突出,逐渐呈主流趋势。仅去年,浙江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7300余起,涉案总价值182亿余元。案件涉及金融、证券、期货、财税、市场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