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晨上演"金环日食" 我国境内环食最长达4分33秒
新华社天津5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5月21日清晨,天宇将上演一次“金环日食”罕见天象。天文学家表示,这是我国境内近些年可见的精彩日食的最后一次,有兴趣的公众千万不要错过。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介绍说,日食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并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正前方,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分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同一次日食,如果一部分地区可见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则称全环食。
苏宜表示,这次日环食是继2010年1月15日后,又一次在我国境内可见的日环食。与前次环食横穿我国大陆不同,这次环食带是从我国大陆东南部擦过。当天清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先看到环食,随后是广东、江西、福建,台湾北部以及浙江的最南端,之后环食带进入我国东海。
日本东南部是本次日环食陆上观测条件最好的区域,在这里日环食发生期间太阳的地平高度已经比较高了,环食带中心线穿过东京市区。接下来,环食带横跨北太平洋,在美国西南部结束。
本次日环食的最长时间见食点位于北太平洋中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可见5分46秒的环食(我国境内环食时间最长达4分33秒)。我国观测条件比较好的城市,例如广州、福州的见食时间在4分20秒左右。当日环食发生到高潮时,即食甚阶段,此时的月亮就像位于太阳中心的“黑洞”,仅剩下外面一圈“大火环”。
苏宜提醒说,本次日环食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我国所有能见到环食的地方都是在黎明时刻,太阳带食而出。从广西北海、雷州半岛到广东、福建的全部海岸线都位于环食带内,大海又刚好在日出的方向。如果天气晴好或即使有薄薄的朝霞晨雾,都可以观赏到带食金轮从沧海喷薄而出的壮丽景象。
本次“金环日食”给喜欢天体摄影的朋友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天文学家提示说,拍摄日环食前,先要抓紧时间调焦,测试曝光时间,一旦确定好曝光值后,基本上整个过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另外,当天要提前到达事先选好的拍摄现场,熟悉周围环境。
观看日环食对天气状况要有足够心理准备
新华社天津5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5月21日晨精彩的日环食在人们期盼之中就要来临了。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提醒说,观测日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天气,因此,公众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表示,21日发生的日环食,环食带横扫我国海南、广西、广东、澳门、香港、江西、福建、浙江和台湾。大多数地区是“带食而出”,即日出时,太阳已缺了一个角。
由于东南部地区正值一年当中雨天日数和雨量较多的时节,因此,当天天气状况究竟如何,是影响日食观测的重要因素。苏宜表示,“天有不测风云”,万一赶上“天公不作美”,适逢阴天下雨,观测日食当然就没戏了。如果是多云天气,也许太阳会从云缝里钻出来,不影响观测;如果天有薄云,太阳有可能隔着云层露出它的面庞,环食景观还是可以看到的;也许此时太阳一点都不刺眼,连减光眼镜都可以不用了。当然最好是大晴天,“金指环”的美景可尽收眼底。
苏宜提醒说,日环食来临的前几天,公众一定要留意当地的天气预报,随时准备更改观测计划。如果天公不作美,公众可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但愿大家都能够选中合适的地点,又幸运的赶上美好的天气,不辜负这次“天赐良机”。如果错过此次日环食,下一次中国境内出现日环食是在2020年6月21日。
天文学家:环食虽壮观偏食亦精彩
新华社天津5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一部分地区将看到一次精彩的日环食,届时,这些地区的公众将有幸欣赏到“带食金轮”出沧海的壮丽美景,而其他地区只能欣赏到日偏食。天文学家表示,观测日偏食也很精彩,因为像今年这一次食分较大,是很难得的。
对于偏食而言,食分是指月亮影子挡住太阳最多时,太阳直径被挡部分的百分比,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介绍说,这次日环食,不在环食带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届时都能观测到日偏食(日偏食分三个阶段:初亏、食甚和复圆),而且也是在日出东方的时候,食分都在0.7以上。中西部地区如南宁、南昌、长沙、贵阳、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等地还可见到太阳带食而出。
苏宜表示,食分较大的偏食食甚时,太阳成了一个弯弯的“月牙状”。黎明时分,一个黄中带红的“金钩”在东方天空中渐渐升起,这是难得的美景。如果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再配上当地有特色的地景或人像,会成为一张值得纪念的“科学+艺术”的照片。
苏宜提醒说,由于各地日偏食的发生时间并不一致,因而公众在观测时,一定要搞准当地日食发生时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在观测日偏食时一定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防止阳光灼伤眼睛,用望远镜或照相机的更要注意采用减光措施。希望不在环食带内、更广大地区的科普宣传部门、学校,重视和组织好这次难得的日偏食观测,开展天文科普宣传工作。
天文学家说:5年之内4次日食是正常天象
新华社天津5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 帅安宁)5月21日晨,精彩绝伦的日环食将现身天宇,这是在我国境内,5年之内发生的第4次精彩日食。天文学家说,中国境内连续几年发生日食是正常天象,不会牵扯任何自然灾害事故。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指出,日月之食是太阳、月球、地球这三个天体,在非常有规律的公转运动中,由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既常见又普通。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前后几千年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全球各处可见的地点。“这充分体现了人类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苏宜表示,就全球而言,日食每年都要发生,最少2次,最多5次。但是,由于狭长的中心食带只占地球总面积的数百分之一,而且常常落在海洋或无人居住的地方,在同一个地点重复的概率很低。日月食的发生有一个大致的“沙罗周期”,即经过223个朔望月之后,会重复发生类型及持续时间长短相近的日月食。但日食的中心食带落在地球上的区域却不按这个周期重复。
21日发生的这次日环食是继2008年8月1日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和2010年1月15日日环食之后,在我国境内能看到的本世纪第四次日食。
苏宜强调说,日月食纯属自然天象,起因和后果都非常清楚明确,与任何人类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活动无关。日月食没有任何能量突发或转换的过程,也从不牵扯任何自然灾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