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初步形成分区域、分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7日 15时3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6月7日电(记者王衡)记者从7日在兰州召开的全国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国近年来推广集成了全膜覆盖、坐水种、膜下滴灌、集雨补灌、机械深松等旱作农业技术,现已初步形成分区域、分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近年来,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切实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已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500多个、示范面积1000多万亩。2011年,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亿多亩。

    据财政部初步测算,我国灌区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投入4至6元,而在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仅需投入2元,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有很高的比较效益。

    一些省份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甘肃七年来累计推广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双重功效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4418万亩,前六年累计增产粮食约320万吨。陕西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集雨补灌等旱作农业集成技术,2011年增产粮食36.5万吨,其中旱地玉米单产提高100斤以上。云南在2009年以来遭遇连续三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以地膜覆盖为基础的科技增粮措施,实现粮食连续三年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55.6万吨。

    旱作农业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年减小,旱作区由原来的产量低而不稳变成了现在的粮食主产区。

 
 
 相关链接
· 黑龙江省“农业人才开发”助力粮食产能工程
· 中国石化成立专项领导机构力保“三夏”农业用油
· 郑国光:推动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把"不利"化成"有利"
· 韩长赋和布兰斯塔德就推动中美农业合作交换意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