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在河北省博物馆,两名参观者被“固安相子”所吸引,固安相子是一种将纸张经特殊处理后,进行雕刻、塑型的民间艺术。当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河北省精选传统体育、舞蹈、戏曲等河北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并举办传统手工技艺大展,让普通群众走近、认识河北省民俗文化。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6月9日,在河北省博物馆广场,演员在表演传统舞蹈。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6月9日,在河北省博物馆广场,演员在表演满族民间舞蹈“二贵摔跤”。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6月9日,一位市民在“河南文物珍宝展”上拍照。当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本次展览汇集了河南省18家文物单位收藏的出土文物精品160余件。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6月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海原皮影戏的传承人在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6月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海原回族刺绣的传承人在展示刺绣技法。当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地处宁夏西海固山区的海原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示活动。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6月9日,在广西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群众在表演马山壮族会鼓。当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广西举办大型民俗展演《龙吟鼓韵》,向人们展现多姿多彩的龙文化和各有千秋的鼓乐表演,让市民尽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6月9日,演员在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开幕仪式上进行“闹歌”表演。当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在开幕式上,来自河南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队为观众献上少林功夫、舞狮、秧歌、盘鼓、舞龙等精彩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6月9日,手工艺人房金泉(左)在现场制作纸伞。当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来自杭州市余杭区各乡镇、街道的80多位手工艺人在西溪湿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手工艺达人会”,这些“手工艺达人”在活动现场演示风筝编织、纸伞制作、米塑、木雕、绘染等40多项工艺项目,感兴趣的参观者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制作,由这些“手工艺达人”现场授课,用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