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覆盖全国80%以上的乡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1日 07时26分   来源:人民日报

    服务“三农”,供销合作社亮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2011年,供销合作社全系统销售总额达到20255.1亿元,全系统资产总额达到85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5月,实现销售总额8881亿元,同比增长30%。消费品零售额2788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比全社会高18个百分点。

    人心齐、干劲足、面貌新。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带动能力也显著提升,各地干部群众由衷地说:“供销合作社又回来了。”

    脱胎换骨展新颜

    去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组建中国供销集团,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整合社有资源、壮大经济实力、形成发展合力、提升服务能力的重大举措。

    以前,供销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活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坚持科学发展,必须要找出病根、对症取药。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销合作社以改革为突破口,抓管理、求创新、集合力、强服务,先后推出一系列新举措,逐步打造出一批引领全系统发展的“国家队”,培育出一批服务“三农”需求的“生力军”。

    ——改革机制,提升活力。转变联合社职能、理顺社企关系、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多元发展新格局。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支持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行业的社有企业推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向行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向市场,加快创新。鼓励、支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把城乡居民需求统筹起来,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说:“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动摇。这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供销合作社面貌焕然一新。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中国供销集团、安徽辉隆、黑龙江倍丰等一批涉农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2011年,中国供销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八十三位。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78万多个,覆盖全国80%以上的乡镇和1/3以上的行政村,全系统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

    社会角色更加重要。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承担着70%左右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和销售任务,棉花经营量占到全社会的55%。在执行搞活流通、平抑物价等方面,供销合作社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抓手和农民的贴心人。

    如今,走进城乡大地,一个个以“合”字为主体、白底绿字的“中国供销合作社”标志随处可见,成千上万的农家店、农资店、庄稼医院、农技服务中心遍布农村。

    今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合作社年”。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与实践,同样吸引着全世界合作社的目光。

    供销合作社发展蓬勃而上,供销合作社事业深入人心。

    服务基层显本色

    5月17日,四川郫县古城镇花牌村,在干净整洁的供销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伴随着打印机“刷刷”的声音,只按了几个数字,潘瑞良就通过农业银行设在这里的“助农取款机”取出了500元钱:“农行的储蓄所镇上才有,以前,存取款都要进城。自从社区服务中心有了取款机,就方便多了。”

    全国供销合作社有2.2万个基层社。科学发展,就是要找准优势、发挥好优势。供销合作社以基层社为依托,将供销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供、销领域拓展到社会服务领域,把服务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科技服务,提升水平。四川、河南等供销合作社将农业科技服务融入各项经营服务活动之中,建成2.6万家庄稼医院。科技下乡、农资入户,越来越多农民感受到了供销合作社科技服务的便利和实惠。

    文化服务,创新形式。江苏、天津等供销合作社加大对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为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平台。一些供销合作社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文体娱乐、劳动就业、远程教育等公共服务。

    社会服务,拓展领域。在四川成都温江区供销合作社的一家综合服务社内,记者看到,农资超市、农技辅导、信息发布、农机维修……农民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办法。

    杨传堂说,面向“三农”,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发展的新领域,这是供销合作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提升服务能力、壮大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上合作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截至今年5月,全国供销合作社已经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社24万家,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综合服务社已经成为新时期展示供销合作社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各级政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平台。

    沟通城乡送实惠

    “以前,镇里的小卖部商品不齐全,大件商品都要到县城去购买。现在,有了农家超市,家门口就可以放心购物,方便又实惠。”在湖北通城县沙堆镇供销合作社农家超市门口,村民吴爱国说。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这些年,全国供销合作社走出三尺柜台,引进现代流通模式,着力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着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用品等四大网络体系,特别是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推进产需对接,改变了农村流通组织的落后面貌。

    四大网络,四龙舞腾,供销合作社为农民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买日用消费品更方便了。新合作、江苏苏果、四川好邻居……供销合作社培育出了一大批连锁经营品牌。其中新合作商贸连锁公司发展经营网点近10万个,网络遍布全国16个省份的800多个县域市场。

    卖农副产品不再难了。宁夏银川供销合作社发挥网络信息优势,把当地的西瓜、甜瓜卖到了内蒙古、陕西、青海的农贸市场,每公斤价格比当地高出1—2元。

    买化肥农资更便宜了。山东德州供销合作社建成农资经营网点2800多个,不仅满足了全市农业需肥量的60%,还能为农民节省成本10%以上。

    废旧物资也能回收利用了。四川马边县供销合作社按照“回收企业+乡镇回收站+村级回收点+保洁员”的运作模式,建设“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仅实现了农村可利用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农村污染还能得到有效遏制。

    开门办社,招贤纳才,联合发展。在“新网工程”建设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以开放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全方位加强与系统外的联合合作,借力、借脑、借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龙头带动促增收

    走进云南蒙自市新安所镇小红寨村,成片的石榴园鲜花绽放。寨子里,一幢幢别墅式的民房映入眼帘。正在忙着给石榴树浇水的村民黄俊成说,“是供销合作社领办的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供销合作社的“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有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依托人力资源优势,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了6.7万多家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销售等领域。专业合作社成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

    有了龙头,农民有了致富门路。浙江萧山供销合作社以钱江蔬菜食品公司为依托,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近2万户。去年,钱江公司收购各类鲜蔬菜5万余吨,不仅使农户获得销售收入1800万元,还使400多名季节性劳动用工获得劳务收入900多万元。

    有了龙头,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四川郫县唐元镇供销合作社锦宁韭黄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户458户,建设韭黄生产基地3000亩,注册了“锦宁”商标,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栽培技术、统一农资供应,价格比普通韭黄高出20%。新鲜脆嫩的韭黄卖到了成都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还出口日本、韩国市场。

    有了龙头,联合发展有了依托。山东、江苏等供销合作社通过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行业协会等方式,推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打破单个专业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等方面的局限,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整体合力。

    杨传堂表示,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处在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时期,机遇好、事业大、舞台宽。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发展活力、为农服务能力,让供销合作社事业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记者 杜海涛) 

 
 
 相关链接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与台湾省农会签水果采购协议
·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2012年推进“新网工程”等建设
· 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举行 交流改革发展情况
· 湖北省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 2011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
· 杨传堂:2012年供销合作社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