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 白瀛 万一)今年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60年来,北京人艺秉承“戏比天大”的艺术宗旨,共上演优秀剧目300多部,演出场次数以万计,培养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戏剧工作者,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为繁荣我国文艺舞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展中国话剧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是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戏剧大师曹禺是剧院的首任院长。当年北京人艺的建院“四巨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和赵起扬,共同为北京人艺制定了发展蓝图。
60年来,北京人艺秉承“戏比天大”的艺术宗旨,历经几代戏剧人的艺术实践,已然超越了建院时的目标,努力实现现实主义与民族化、体验与体现、再现审美与表现审美上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人艺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的作品而闻名。戏剧家焦菊隐曾担任剧院总导演,培养出了以于是之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创作出以《茶馆》《雷雨》《龙须沟》《蔡文姬》《虎符》《武则天》《关汉卿》《骆驼祥子》《日出》《北京人》以及外国剧目《悭吝人》《伊索》《带枪的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一批践行现实主义和话剧民族化道路的作品,为北京人艺自身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进入八十年代后,北京人艺涌现出大量优秀剧目,其中多部剧作演出达百场以上,多次分获国家级的“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金菊花奖”“文学艺术奖”。主要剧目有《王昭君》《绝对信号》《小井胡同》《红白喜事》《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鸟人》《旮旯胡同》《北京大爷》《情痴》《贵妇还乡》《上帝的宠儿》《推销员之死》《洋麻将》《哗变》《屠夫》等。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活跃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同时,大量优秀青年演员也脱颖而出。
1980年,《茶馆》赴德国、法国和瑞士演出,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之先河。此后,《王昭君》《茶馆》《天下第一楼》《推销员之死》《狗儿爷涅槃》《鸟人》《阮玲玉》《古玩》《无常·女吊》等剧目先后出访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埃及、爱尔兰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进行演出。北京人艺的优秀剧目多次走出国门,将中国的话剧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进入21世纪,在话剧市场普遍低迷的时候,北京人艺坚守传统,寻求创新,复排大量的经典剧目的同时创排了大量原创剧目,《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万家灯火》《北街南院》《全家福》《风月无边》《白鹿原》《莲花》《油漆未干》《大将军寇流兰》《生·活》《哈姆雷特》《知己》《家》《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一种毒药》《晚餐》《关系》《大酒店套房》等一系列大小剧目的产生使北京人艺的艺术之路日益宽阔。
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说,北京人艺将在继承中发展,以中国话剧界的扛鼎标准来要求自己,把建设世界一流的学者型剧院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