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打敢抓,杜绝走形式走过场
——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黄毅就“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陈炜伟、朱立毅)今年4月以来,国务院部署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专项行动在全国集中开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1日召开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视频会指出,截至5月底,全国排查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755.5万项,各地累计查处非法违法行为约155万起,“打非治违”初见成效。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监管部门还将有何举措来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记者当日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黄毅。
非法违法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顽症
问: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何?
答: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从2002年到2011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9年实现“双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7%和46%。今年1-5月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2%和17.4%。
虽然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依然较大,平均每天仍发生约1000起事故、约200人死亡。对于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
问:为何要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答:今年以来,安全生产领域由于非法违法、违规违章导致的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个顽症。据统计,今年以来由于非法违法、违规违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一半以上。比如“5·19”湖南炎汝高速在建隧道发生的炸药爆炸事故就属于违法行为导致的重大事故。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若不能得到有效打击和治理,事故总量就很难有效降下来,重特大事故就难以得到切实防范和遏制。
查处非法违法行为约155万起 “打非治违”成效初显
问:“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采取组织企业自查自纠、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组织专项检查、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安全监管总局组织严厉打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炸等行业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同时加强其他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公安部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为重点,严格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对各类非法开采矿点、已关闭矿山进行“拉网式”排查,严防“死灰复燃”。住房城乡建设部结合专项整治,严查施工过程中的“三违”行为。农业部严厉打击农业机械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行为及渔业生产“三无”和套牌船舶。水利部严查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电、河道采砂等方面的非法违法行为。
问:专项行动目前有何成效?
答:“打非治违”从4月开始到5月底已完成第一阶段,6月到7月将是联合执法、集中整治阶段。
目前,专项行动已有初步效果。截至5月底,全国参加自查自纠的生产经营单位达594.7万家,排查事故隐患755.5万项,已整改724.5万项,整改率95.9%,累计落实重大隐患治理资金112.1亿元。
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各地累计查处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约155万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进行整顿的单位约1.8万个,关闭4700余个,行政拘留1.1万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82人,罚款7.8亿元。4、5两月全国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6%和19.2%,今年以来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要敢打敢抓,杜绝走形式走过场
问:当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打非治违”开展不平衡。个别地区、部门和企业对专项行动落实不力;有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轻打”、“假打”甚至“不打”的问题。部分企业自查自纠存在走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的现象。
第二,“打非治违”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第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现象仍然存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水上交通领域共发生的8起重大事故,均存在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
问:专项行动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
答:第二阶段是专项行动的关键攻坚期,一定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执法、重拳出击。要督促指导各地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规行为突出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实施重点打击、有效整治。要敢于严打、敢于真抓、敢于追究责任,杜绝走形式走过场。
目前正值汛期,暴雨、洪水、雷电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增多。各地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季节性规律特点,把严重威胁汛期安全生产的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作为打击和治理的重要对象。
6月中旬至7月中旬,安全监管总局将组织11个督导组,对31个省(区、市)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