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卫敏丽)记者29日从民政部获悉,6月20日以来,我国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江西大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和沿海、湖南中北部、湖北中南部及内蒙古地区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导致内蒙古、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出现风雹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据介绍,此次灾害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过程雨量大,致灾范围广。6月20日以来,强降雨主雨带从江南中东部至华南地区北抬至沿长江流域一带,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受其影响,上述省份的近400个县市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二是重复受灾多,灾情损失重。4月份以来,湖南、江西、贵州等省先后遭受几轮强降雨、风雹袭击,致使部分县市重复受灾、反复受灾。
三是局地受极端天气影响,灾情异常偏重。如内蒙古等历史旱灾频发地区今年汛期提前,降水异常偏多,多地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出现极端降水事件,所引发的暴雨、冰雹灾害致使作物大面积受灾。
四是灾区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连续灾害过程造成大量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受灾县市中超过五成以上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救能力差,灾贫因素叠加,大量受灾群众希望得到政府救助。
国家减灾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高度关注全国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及时汇总上报灾情信息,及时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并指导灾区做好救灾工作。
据统计,截至6月29日,受灾地区各级政府累计投入群众生活救助资金9036.7万元。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区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江西省级财政安排1200万元、湖南省级财政安排300万元、广西区级财政安排550万元、四川省级财政安排200万元、贵州省级财政安排320万元。
目前,各地灾区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