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30日电(记者罗沙)随着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日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试验,“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取得圆满成功。
这也标志着“蛟龙”号成功完成了从1000米级到7000米级的全部海试任务,即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海试现场指挥部表示,在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蛟龙”号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每次下潜都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海试团队对潜水器289项、水面系统24项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逐一验证,并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多次充分验证。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同时,本次海试取得了宝贵的海底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以及大量的海底影像资料,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充分证明了“蛟龙”号所具备的优越海底作业能力。
“这次试验发现的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度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等奇妙现象,展示了国际科学界尚未揭开的深海奥秘”,刘峰说,“‘蛟龙’号的试验成功为科学家研究和揭示这些深海奥秘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蛟龙’号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海试过程中,我国自行选拔培训的8名潜航员和试航员下潜深度全部超过7000米,至此,在全球载人深潜历史上到达和超过这一深度的11人当中,我国占有8位。
截至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已走过10年,海上试验从2009年开始已历时4年。海试团队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下潜50米、1109米、3759米、5188米,再到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缺乏,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前无古人的重大任务。
刘峰表示,海试是“蛟龙”号步入日常业务化运行的开始,接下来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优质应用服务仍任重道远。
“首先,‘蛟龙’号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船龄已达34年,噪音大,作业甲板高,工作条件和环境有限,建造专业化的工作母船势在必行。其次,目前大部分海试队员是‘蛟龙’号的研制人员,选拔和培训专业的操作维护和潜航员队伍是当务之急”,刘峰说,“另外,作为‘蛟龙’号未来的陆基支撑保障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快。”

"蛟龙"号下潜7062米 发现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

这是“蛟龙”号在海底拍摄的生物照片(6月27日摄)。当日,“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存在。新华社 发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7日电(记者罗沙)记者27日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获悉,“蛟龙”号在当日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存在。
本次下潜试验于北京时间27日5点05分开始,“蛟龙”号于5点29分开始注水下潜。11点47分,潜水器到达7062米深度海底。16时40分,潜水器返回试验母船甲板。下潜试验全程历时695分钟,进行了标志物布放、测深侧扫等作业,并从海底取回了三个海水样品、两个沉积物样品和一个生物样品。 >>>详细阅读
“蛟龙”号计划27日进行七千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6日电(记者 罗沙)记者26日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获悉,“蛟龙”号计划于北京时间27日5时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
据了解,第五次下潜试验的主要任务是对7000米至7100米深度尚未验证或没有充分验证的潜水器功能和性能进行检验,重点进行定点作业、搜寻海底生物和取样,作业时间约11个小时,深度控制在7000米至7100米。 >>>详细阅读

图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7020米 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编制
梦想照亮深海大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勇破7000米深度纪实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4日电(记者 罗沙)盛夏,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闪动着中国“蛟龙”的飒爽身影。
24日,这只红白相间的中国龙矫健地跃入蔚蓝的大海,向着无尽海渊前进的身影义无反顾。7020米,这是中国人在世界海洋最深处留下的坚实足迹。“可下五洋捉鳖”的古老梦想,随着“蛟龙”的探照灯光在这一刻照亮了深海大洋。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