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废墟中,人们守望相助——新疆伊犁地震灾区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02日 17时5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新疆新源7月2日电(记者关俏俏 宿传义)6月30日,经历了地动山摇的6.6级地震和之后上百次余震后,新疆伊犁河谷大量房屋倒塌受损,30多人受伤,3200(只)牲畜死亡,损失极为严重。记者在灾区看到,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大灾没有击垮当地干部群众的信心。废墟中,人们守望相助,积极抗灾自救,为重建家园而忙碌。

    废墟中,人们守望相助

    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介绍,截至1日17时,6月30日发生的地震已造成当地7个县市、79个乡镇共7万多人受灾。

    地震发生时,因丈夫和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新源县那拉提镇茵塔勒村村民娜孜依汗一时手足无措。而来自邻居的关怀,让她和女儿躲过灾难。地震发生后,邻居跑来敲门提醒,才让她们及时冲出已开裂的房屋。

    地震发生后,那拉提镇村干部立即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摸排。尽管自家房屋也被震坏,但喀拉苏村四小队队长马金花却顾不上处理,到1日凌晨1点仍在走访受灾住户。

    为防范发生次生灾害,那拉提镇民兵应急分队以及各级干部全部出动对危险区、危险户人员进行撤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统一锁门、张贴封条,安排专人值守,防止受灾群众回到受损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居住。

    记者在马连有家看到,院子角落里,整齐地摆放着村民帮助他抢救出来的家具和冰箱。此外,村干部还在附近为马连有搭建了一个救灾帐篷。当晚,马连有就带着老父亲和孩子住进帐篷。

    暖流,向灾区汇聚

    为避免人员伤亡,那拉提镇将房屋垮塌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安置在救灾帐篷里,一顶顶蓝色的“小房子”搭建在受灾群众家中的院内、村委会的院里和学校操场上,避免了因灾伤亡,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

    记者在那拉提镇最大的临时安置点看到,30顶蓝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在小学的操场上。

    “今天早上村干部说帐篷已搭好,还帮我们把被褥搬了过来。现在我们一家五口住在这里很宽敞,很安全。”一位村民说。

    1日16时,和帐篷“奋战”了一夜的武警官兵们终于在树荫下打了个盹。武警8662部队52分队队长安莹龙介绍,从1日凌晨3时30分开始,战士们一刻不停地搭建救灾帐篷,直到早上9点40分,才将30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毕。

    在其中一间救灾帐篷里,记者见到一早赶来换班的新源县中医院外科医生热哈提,桌上摆放着不少急救药品。“今天上午我们接诊了25位病人,除3人因地震造成轻度外伤,大部分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

    加勒肯的女儿在地震后受到惊吓,癫痫病复发。“孩子被送来时已发烧昏迷。”热哈提说,在对患者进行妥善治疗后,他们将病情有所缓解的孩子送至条件较好的那拉提镇卫生院继续治疗。

    记者了解到,目前,伊犁州各县市共派出8719名干部与受灾群众结对子,使受灾群众有安全的临时住所,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及时救治。目前新源县受伤群众已得到妥善救治。

    记者在安置点采访时,遇见在院子不断出入的村委会副主任。他挨家挨户询问被转移安置的受灾村民还缺什么。他说:“全村640多户居民,近八成房屋受损。目前已为受灾住户搭建52个帐篷。”19时,又有100个帐篷被送达安置点。

    记者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了解到,地震发生当天,自治区财政厅向伊犁紧急拨付500万元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民政厅也迅速调拨200顶帐篷;当晚,民政厅又将1000顶帐篷、2000床棉被、50台发电机和300只应急灯发往灾区。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第一批80顶棉帐篷、1500床棉被、500个家庭包在30日晚连夜发往灾区;对口援建伊犁的江苏省委省政府发来慰问电。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发来慰问电的同时,还向灾区捐款50万元。

    截至1日17时,伊犁灾区已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2261人,调拨帐篷1850顶、面粉55吨、清油485公斤、棉被1620床、煤炭100吨、雨鞋500双、塑料布203卷、发电机15台、应急灯150只。同时,财政厅拨付的500万元救灾资金已全部拨付各受灾县市、乡镇,大部分救灾物资已陆续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所有处于灾区、地质灾害隐患区人员已转移至安全地带。

    灾后重建开始谋划

    1日下午,记者在茵塔勒村看到,那拉提镇财政所会计赖建和村干部一道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核实受灾情况。

    记者了解到,截至1日17时,伊犁各县市共派出878个工作组、8719名干部全面展开挨家逐户灾情详细调查,对受损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核查登记,确保灾后重建不漏一处一户一人。

    正在灾区指导工作的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表示,目前灾区人心稳定,救灾物资发放到位,抢险救灾告一段落,将立即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地震无情,而灾后人们表现出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各方支援,则是灾区重建和焕发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关链接
· 汶川地震测绘应急保障经验交流与深化合作会召开
· 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全面打造党性教育特色基地
· 新疆地震现场:抢险官兵露宿草丛
· 因地震中断的217国道恢复通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