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出台实施一系列推进民生工作的政策措施,民生工作呈现群众“点菜” 、政府“主厨” 、社会“添柴”的可喜局面,基本实现发展思路由一事一议向长效机制、项目实施由政府配餐向百姓点菜、推进方式由“单打一”向“组合拳”、资金投入由政府买单向多方融资“四大转变”,使全省“民生大餐”初步形成“四大体系”。山西省民生支出从2008年的65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83亿元,民生工作已进入宽领域、可持续、大发展时期。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山西初步建立了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投资百亿元的高校新校区已开工建设;全省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全部免学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投入达170亿元,推进全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看得起病到看好病,山西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投资3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特别是投资近20亿元建成的山西大医院,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去年,在卫生部监测的41项医改工作考核指标中,山西有16项排全国第一或并列第一。
从关注点到保障面,山西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制定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基金、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近3年来,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2.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去年底全省城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1676元;全省已投入1341亿元,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27万套。
从保生存到求发展,山西为农服务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以来,山西先后出台50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种类全、范围广、力度大。山西投资110多亿元建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有效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产业开发、公共服务等举措,促进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互促共进,去年全省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