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林晖)7月4日,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经过10多年的安装、调试,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投入运行。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包括左岸和右岸电站2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地下电站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电源电站2台机组(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
2003年7月10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2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2005年9月16日,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9号机组投入运行。至此,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2007年6月11日,三峡右岸电站22号机组正式投产运行,成为三峡右岸电站第一台投产运行的发电机组。2008年10月30日,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15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三峡工程初始设计的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
2011年5月24日,地下电站首台机组——32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12年7月4日,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27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
三峡电站供电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广东等10个省市。自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以来,截至今年7月4日,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超过56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消耗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依靠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三峡工程以清洁能源“点亮”了半个中国。
除了发电效益外,三峡工程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也已全面发挥:
——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通过拦蓄控泄功能,实现拦洪266亿立方米,成功经受了建库以来最大洪峰的考验。
——三峡水库蓄水到达175米水位后,显著改善了宜昌至重庆间的通航条件,航运成本比兴建三峡工程前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枢纽货运通过总量达6亿吨。
——三峡水库充沛的淡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调节江水盈亏、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等方面也将产生作用。

三峡工程机组建设完工 “收官”机组4日并网投产
新华社宜昌7月3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记者3日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将于4日移交“长江电力”,正式并网投产。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设计安装的32台机组建设全面完工并投产发电。
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告诉记者,随着今年汛期首轮洪水到来,三峡出库流量满足了32台机组同时运行的流量要求,最近完成安装调试、等待投产的27号“收官”机组也一并参与发电。目前检测数据和运行情况显示,这台“收官”机组已具备正式并网发电的条件。因此,三峡集团定于7月4日下午举行仪式,将机组移交“长江电力”,正式并网发电。
位于地下电站的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由我国电机企业自行设计,由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承担安装、施工和调试。机组采用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子绕组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是三峡电站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机组。 >>>详细阅读
三峡工程最后70万千瓦机组正式进入72小时试运行
新华社宜昌5月20日电(记者 刘紫凌、冯国栋)5月20日下午3时许,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正式进入72小时试运行。若试运行顺利,机组将在本月底投产发电。届时,三峡工程即将达到2250万千瓦的装机设计容量。
记者从负责三峡地下电站机组安装和调试的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最后一台机组位于三峡地下电站,编号为27号,是目前三峡工程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机组,也是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巨型蒸发冷却机组。机组由东方电机公司设计生产,采用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子绕组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
72小时连续试运行是对机组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进行的全面考核,以确认机组可以并网安全运行。最后一台机组进入72小时试运行之前,调试人员进行了发电机升流升压、过速和甩负荷试验等一系列专业试验。经安装单位检测和调试,机组各部位温度稳定,振摆检测系统各参数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满足系统电网稳定、安全运行要求。 >>>详细阅读